0

真假新闻(五)

| |
2018/04/07    22:58    6698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记得国内有个知名的学者对我讲,在国外,要能在研讨会上发个言并非难事,只需报个名就可以了,这就是说,入门线很低,而要在会议上,特别是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上做个主题发言是很难的,一个会议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少数几个主题发言是否精彩,所以学界里绝不轻易邀请不够分量的人做主题报告的,换言之,这个门槛很高。
    我认同这个学者的话,正如他所说的,即使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高校,能被邀请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个主题发言的人也是不多的。道理很简单,要被学界认同,或者至少要引起专业人士的关注和兴趣,需要的是“干货”,而非“忽悠”。
    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在美国的一些研讨会上发言了,那时我刚进入学前教育的行当,我懂得的事情很少,我的发言很幼稚,美国人对我发言的反响却很热烈,因为他们好奇,他们感到新鲜,他们对中国无知,他们对一般事情的评价多持赞许的态度,这就是我后来听习惯了美国人即使孩子所做的事情不出彩,他们依然会说“你是最棒的。”
    记得我第一次被邀请做主题报告,是在新加坡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同时做主题报告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凯兹教授和英国的一名著名教授,那时我像“度难关”一般地接受了数百名世界各地的与会者的“审讯”。以后,我曾很多次地被一些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做主题报告,每一次,我几乎都只有两个感受:(1)诚恐诚惶,不敢张扬,老担忧自己的报告是否够格;(2)认识到我之所以被邀请,不是因为我自己能干,而是因为中国的地位高了,我只是一个中国人而已。
    我曾不止一次地与国内的同行一起到国外,参加一些研讨会,大家都在会议上发了言,这本是很平常的事情。回国以后,偶尔之中我看到有些人就开始不失时机地宣传自己了,说得天花乱坠,好像他们是作为学界大佬而被邀请的,他们的发言已经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学术影响一般,真让我有点发怵,有点哭笑不得。
    现在,我开始运用“西点军校学员学雷锋”的道理解释这样的事情,我豁然开朗了。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