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瞎子摸象几乎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大王要求大臣牵一头大象到在盲人们的面前,让这些盲人们用手去摸.然后问他们:“你们所摸到的象是什么?”摸到象牙的盲人说,大象是体形像萝卜的根;摸到象耳朵的盲人说,大象是装盛垃圾的簸箕:摸到象脚的盲人说,大象是舂米的石臼;摸到象背脊的盲人说,大象是麻衣;摸到象肚子的盲人,说大象是陶器;摸到象尾巴的盲人,说大象是麻绳。
    瞎子摸象这个故事常被人用来比喻人们对事物往往一知半解,二没有从全局对事物进行判断。
    我则常常用这个故事比喻学者们争论学术问题。
    我将学术研究的对象比作为一头大象,我以为之所以要研究,就是我们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而且研究的结果是追求相对真理的过程,而不可能得出完全具有真理性的结论。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牛顿的三大定律否了,相对论也一定会被以后的理论给否定。
    我将学术研究者——学者比作为瞎子,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用自己的手去摸大象,通过探究,分别解释大象究竟是什么。因为他们的立场不同,经验各异,他们会对同样的大象有不同的解释。他们每个人都讲了部分的真理,却都没有能够真正讲出大象究竟是什么。他们争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却让人对大象究竟是什么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
    基于这样的比喻,我至少可以对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学者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幼儿教育就像是一头大象,一些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探究幼儿教育究竟是什么,应该做什么;
    2.因为每个学者站立的立场不同、经验不一,研究方法各异,会对幼儿园教育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结论,这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他们之间的交流、争论、分享和妥协会有益于拓展人们的视野,有益于人们对幼儿园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
    3.学者们可以各抒己见,平等待人,却不可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甚至粗暴地打压别人。因为他们必须明白自己只是“瞎子”,至多只是讲了“部分真理”。
    4.对于幼儿教育实践者而言,可以听取学者们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但是切不可全盘接受,因为理论不等于实践,而且这些理论本身也不完全是真理。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