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游戏,教学(四)

| |
2020/01/03    10:08    734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我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期间做过建筑工人,知道每造一座房子,那怕是再简陋的房子,都要先打“定位桩”,否则建造房子的过程就会“不守规矩”,房子就会被造得七歪八扭。
    我的学习生涯,经历过许多学科,虽然只是涉及皮毛,没有学深学透,但是多少还是有些体会的,那就是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严密的逻辑,换言之,先有逻辑起点,直接体现在先将概念定义清楚,然后根据这些被定义的最基本概念,演绎学科的理论体系。
    其实,基本概念的定义就是打“定位桩”。一个学科,若如不严格定义,或者在演绎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不顾被定义的概念,随意改变定义的原意,那么这个理论体系一定会是“自相矛盾”的,这个自相矛盾的理论若被用于指导实践,一定会让实践者“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
    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工作以来,在我头脑中原来的“定位桩”是比较清晰的,由此演绎的理论体系似乎也是过得去的。
    后来,我慢慢发现这个学科的“定位桩”被异化了,或被任意地“移动”了,学前教育的这座“大厦”被造得“走形”了,让人不认识了。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和“教学”这些基本的“定位桩”被“模糊”了,或者被人随意“移动”了。
    “游戏”、“教学”的原本定义是比较清晰的,现在却糊涂了,于是不仅让理论工作者经常会忙于应对“自圆其说”的困境之中,而且还让实践工作者处于玩与教的两难境地。
    理论工作者只是在纸上玩弄一些文字游戏,似乎不碍大事;幼儿园实践工作者必须面对“建造房子”的实际,没有了明确的“定位桩”,或改变了“定位桩”,他们该怎么办?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