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都是我常去的地方,有时一年会去几回。在我的印象中,成都是我国西部地区最为活跃、最有生机的一所城市。
这次去成都,时间有点长,但是却很忙碌,忙得我这个历来把事情简单化的人也有点应对不了。不过这次到成都,还是有一些新的感受的,这些感受不是以前没有,而是这次更强烈一些。
| 引用(0)
我猜测,大规模地对杨振宁名声的贬低,最初是从杨振宁与翁虹的婚事起始的,因为堡垒是最容易从薄弱环节攻破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夫少妻”、“姐弟恋”等逐渐成为了常态,但是在不少中国人的眼里,年龄相差太过悬殊,像杨振宁与翁帆一般相差五旬以上,还是难以被人理解和接受的。于是,关于对于杨振宁的羞辱之语和恶毒诋毁几乎都集中在这个“软肋”上,而且杨振宁连“辩驳”的余地都没有,因为如若想要辩解,只会越描越黑。
| 引用(0)
我曾多次表达过,我一点也不喜欢学界,尽管在那里“混”了三十多年,还是不喜欢,因为太假、太酸、太迂腐,不直、不爽、不义气。
我根据有人的建议,打开浏览器中的“杨振宁”词条,负面的内容超过了正面的言论,而且所言内容之刻薄、无聊、极端,真让人难以相信是那些还有理智的人所为。我相信,这些言论主要来自学界,而不是来自普通百姓,因为一般人不懂学术话语,一般人虽然也偶尔喜爱八卦,但是不精通于制造八卦。
| 引用(0)
记得国内有个知名的学者对我讲,在国外,要能在研讨会上发个言并非难事,只需报个名就可以了,这就是说,入门线很低,而要在会议上,特别是高级别的学术会议上做个主题发言是很难的,一个会议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少数几个主题发言是否精彩,所以学界里绝不轻易邀请不够分量的人做主题报告的,换言之,这个门槛很高。
我认同这个学者的话,正如他所说的,
| 引用(0)
现在的人,接受信息是多渠道的,真假新闻混杂,真理和谬误同存,真让人有时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该怎么去做。
前些天,突然传来一则让我感到震惊的消息,一篇名为《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全球媒体刷屏!我们喝进嘴里的咖啡,竟然都是这种东西》刷屏,该文章指出了星巴克咖啡致癌的种种证据,有理有据,马上吸引了各路转发。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