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接触和熟悉“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DAP),最早是跟着南京师范大学黄人颂教授学的,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黄教授刚从美国回来,来到华东师范大学讲学,整整一个星期,她就聚焦于“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将她刚从美国学到的东西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了我们。
    那时,DAP刚发表不久,引起美国乃至全世界学前教育界的轰动,因为它是全美早期儿童教育协会(NAEYC)发表的,
0

写在前面的话
儿时的回忆  
    引言
    部分与整体;两座不同的大楼;序列;物体守恒;一斤等于几两;餐桌上养成的习惯;我是谁
童言无忌  
    引言
0

    因为疫情,被困在家里,无所事事,于是萌发了写书的动机。除了写一些学术类的书外,我接连写了《俗话幼儿园课程》和《漫谈幼儿家庭教育》两本通俗读物,之后,总觉得还少了一本关于幼儿教育对象——幼童的书,于是接二连三地写下了这本《趣说幼童》,使这三本书成为了一个系列。
    相比较前两本书,《趣说幼童》是一本最不容易写成的书了,因为世界上没有人真正懂得幼童,“无常”是真实幼童世界的常态。
0

    大约在300万年前,原始人就已经采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法记数,并以绳结的大小来表示猎物的大小,有了这种计数法,人类才将数真正从外在的事物中抽象出来。数就这样被发明了。
    可以推测远古时代的人类最初开始计数时,很有可能先使用的是手。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十个手指头,手指为人提供了十分方便的计数工具。人在计数时可通过手指帮助记忆,或用手指相互交流与数量有关的信息。对于远古时代的古人而言,手指与数字之间的关联不可分割。在英语中,“数字”就是拉丁语中的“digit”(手指)。
0
    
    儿时的糗事很难忘记,在幼儿园中所发生的事情,即使到了小学,甚至到了中学,依然耿耿于怀。
    夏日的一个下午,教室里正在上计算课,笔者忍不住打了个盹,被王老师(迄今依然记得她姓王)看到了,她让笔者起身回答她正在教学的问题:“一斤等于几两?”因为当时没有在听老师的讲解,笔者自作聪明地回答:“10两。”王老师提起了手中的秤,
分页: 36/300 第一页 上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