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下,是刚完成的《书画同源》的后记:
    这是我已经写过的书中以最快速度写成的一本书,前后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原因之一是写作的思路和资源都是现成的,原因之二是有充分的写作动机,作为一个从事幼儿教育研究已经四十多年的人,一吐为快地倾诉了自己多年来对一些“敏感”问题的看法。
    这本书以“幼儿早期识字好不好”这个问题为切入点,似乎是“逆潮流”的,因为“幼儿不应该识字”似乎已经成为了定论,成为了“正确理念”,成为了幼儿教育人的“行动指南”。
    例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历来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幼儿早期识字会增加学习负担,识字应从小学阶段才开始。殊不知认字的规律恰恰与此相反,识字的敏感期在幼儿阶段,把握住识字的关键期才能减轻学习负担,才能事半功倍。
    又如,幼小衔接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小学应该有所作为,而非让幼儿教育为入小学作些什么准备。其实在为入小学所作的准备中,恰恰让幼儿能认识一些汉字最为重要,幼儿有与生俱来的识字能力,识字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况且小学语文教学变化的一个逻辑起点就是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汉字。
    再如,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个幼儿教育人都不想沾边的事情,人们通常想到的是让幼儿识字就是小学化。其实让幼儿识字,从形式到内容,从目的到结果,与小学教师教小学生认识文字都是大不相同的。早期识字就好比是个十月怀胎的过程,每个时间段对于母体中正在发育的胎儿都有不同的作用。
    ……
    以上这类问题,基本上都可看作是微观或中观层面上的问题,如若涉及宏观层面,那么早期识字还涉及文化传承、道德规范、审美熏陶等方面的问题。
    讨论“幼儿早期识字好不好”这类“禁区”中的问题,看似是个“技术性”的问题,其实关乎的是“根本性”的问题,涉及如何解决一系列教育的“瓶颈”问题,而这些正是每家每户都在关注的问题;涉及有效提升整个国家的教育效能,即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启智增慧教育收益的问题;涉及从幼儿阶段开始如何就实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根铸魂教育的问题等。
    可以说,正是“幼儿不应该识字”这类看似微观的问题,形成了教育中的“瓶颈”,长久以来一直在困扰着人们,即在所谓的“正确教育理念”与教育实际效果之间如何取舍。
    近些年以来,笔者不断听到来自身边熟人对本人述及有关话题的话,较多的就是由于让自己的孩子在上小学前就不经意地认识了一些汉字,孩子入学后学习很轻松,成绩也很好,教师和家长都很满意。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