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近来,一位朋友给我传来一篇网上转发的文章,题目为《建构主义,让整个国家教育质量衰落!“最先进”的理论为何不管用?》,据说文章与瑞典学院院士的文章《“以学生为中心”的愿景很美好,但路却不知不觉走偏了……》有关,我不管这篇文章的来源,但是其中的一些观点我是认同的,而且许多话我十多年前就已经说了。
    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说:“当代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在西方已经流行了数十年。然而成果似乎并不如意:很多学校不但学业上大幅退步,而且教育公平也明显下降,即使是建构主义所宣称的注重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并未得到提升……。号称最先进的学习理论的‘建构主义’为何取是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构主义’思想在美国教育环境中扎根并在欧洲扩散,形成了西方教师教育的主流范式,并最终影响了数千万学生的教育。也正因此,注重发挥孩子个性潜能、培养孩子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帮助孩子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成为新的潮流与趋势。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情景性教学、发现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创新概念,都可追溯自这股建构主义的浪潮。听上去挺不错,然而,众多西方学者已经在重新审视建构主义,反思其在教育中的实际运用与表现。他们认为,不少受建构主义主导的教育改革既未带来学业上的进步,又未提升教育公平,抑或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美好愿景何以产生种种困境?也许,在西方国家将“建构主义”奉为圭臬的几十年里,路已经不知不觉走偏了……”
    在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专著《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教育》,在书中,我系统地陈述了建构主义在西方国家学前教育中的运用,并对此做了详细的述评。虽然说的是学前教育,但是与学校教育的原理是一样的。我曾十分自信地与一些朋友讲过,这本书也只有我才能写,因为书中所说的几个重要“标杆”式的“人物”,大都是我深层次交往过的朋友,所说的“教育实践”大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我曾深信和崇拜过建构主义,但是一旦深入研究,因为“知根知底”,对其批评也就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了。
    我亲身感受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构主义思想在美国的“热度”,千禧年我也曾对几位著名的美国建构主义教育家的失落感到不解:我的导师福门教授在送我去机场的路上亲口对我说:“我退休了,美国的又一个建构主义基地没有了,大家都不喜欢我。”我的好朋友德弗里斯教授对我感叹道:“我再坚持建构主义,我的实验基地就要被迫关闭了(政府不给钱)。”在芝加哥召开的国际建构主义教师大会上,主席无奈地要求大家以后一定要积极参加,因为只来了50人(曾经数千人的会议规模,2000年代辉煌已经不再)。……
    然而,我在自己的国家听到、看到的却是对建构主义的一边倒的崇拜和赞同,甚至将建构主义理论当做是“政治正确”,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由是,许多年以来,我不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要点如下:
    1.建构主义只是众多理论中的一种,而且是一种微观层面上的理论,将它当做教育、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有根本性问题的;
    2.建构主义与中华文化、我国政治、我国社会等之间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冲突,而且是不可调和的;
    3.由建构主义演绎而来的幼儿教育实践存在诸多问题,给教师与儿童带来无奈和困惑;
    4.我将建构主义理论对我国(及许多东方国家和地区)幼儿园的影响归纳为“西方不亮东方亮”“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