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马修斯在《哲学与幼童》中虚构了一场父子之间的对话:
    父亲:“你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
    儿子:“你能,你能同时在卧室里,也能在房屋里。”
    父亲(得意而又不耐烦):“不过我不是这个意思!”
    儿子(咧着嘴,淘气地):“那你的意思是什么呢?”
    父亲:“我的意思是指两个地方,不是指一处在另一处的里面。”
    儿子:“好吧,那么卧室不是在走廊里,走廊也不是在卧室里,但是你能将一只脚踩在卧室里,同时另一只脚踩在走廊里,那就是你在同一时候,同时在两个不同的地方。”
    父亲:“我的意思是完完全全地在两个地方,而不是同在一个身体上的两只脚。”
    儿子:“好吧,那么可以说总统在电视上讲话,也可以说总统在全美国的数不清的家庭里面讲话。哈,可以同时在很多地方出现。”
    ……
    这个谈话可以是无休止的,幼童对谈话不会感到厌倦,他随时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补充。这个谈话可能会终止于父亲的“结论”,但是这种结论不能让幼童心悦诚服,因为幼童不能用结论说服自己。
    “人能不能同时在两个地方”,这是问题的提出,但是在幼童眼里,有两个不同的答案——“能”与“不能”。他的直觉和经验告诉他,支持这两个答案的分别都有很多条的理由。当父亲告诉他某个确定的答案时,好奇和疑惑会让他去提出一系列质疑,去向父亲提出挑战,去反驳父亲的结论。
    哲学家罗素认为,哲学的主要作用是对日常生活最平凡事物的表面现象提出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而不是解答问题。
    只有哲学家和幼童,才会去孜孜不倦、刨根问底地去想个究竟,并推演出自己的结论,哪怕自己的结论有多么的荒谬或离奇,哪怕自己的结论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困惑。
    幼童是一个天生的探究者,其思维就经常徘徊在“能与不能”“是与不是”“对与错”之间,在惊奇与疑惑中去思考、质疑、反省和修正自己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