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简约(三)

| |
2019/02/07    00:26    1116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从手机去想问题,会让人们想明白很多道理。
    在摩托罗拉、HTC、诺基亚时代,买一个手机会被配上一本厚厚的《使用手册》。说老实话,我曾被配置过许多本《使用手册》,却从来没有去看过,也不想去看,因为我自己认识到我之所以会使用手机,主要不是看《使用手册》的结果,而是自己学会使用手机的,现在想来,更重要的是手机本来就被设计成为了谁都能自己学会使用的机器。
    再往深处想,当今的智能化手机之所以那么被大规模地、有效地普及,就是因为它不依赖于培训,不用教,就会用,用一句洋文说,那就是“easy to access”(入门容易)。反言之,并广而言之,一个入门难度大的、高度依赖于培训的事情,其尚未问世之际就注定会是失败的,是不可能在大范围内被推行的。应该说,高度依赖于培训的事情并非完全不可取,那就是在小范围内,面向高素质的人群,有大量的资源在支撑,为了追求“卓越”,为了打造“唯一”,那是可以的,而且也必须这样做,这也许就是在建造“壁垒”,在构建“人无我有”,在创造“不可逾越”。
    其实,搞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让幼儿园教师使用的是一个“傻瓜机”,上手容易,不依赖于培训,那么其推广的可能性就大。只要课程本身的品质高,“保底”是不成问题的。
    要简单地使用手机,那很容易,但是要会用得“溜”,用得“得心应手”,用得“超人一等”,那并不容易,起码还得长期使用,不断获得经验,不断改进自己,有时还需高手指点。手机的高明之处,还在于有足够的“内涵”,还孕育着许多可以开发和运用的功能。
    同样,“傻瓜机”式的幼儿园课程若要保底,那是容易的,但要使用得好也并不容易,需要不断理解,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才能使教师真正与幼儿及环境融合一体,才能产生有效的教育互动。“傻瓜机”式的幼儿园课程其实也蕴含着许多可以被赋予的教育意义,等待教师去开发和使用。
    而今,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实践,正在走与“傻瓜”思路不一致的“路线”:课程本体变得越来越复杂,课程开发与运用高度依赖于培训。其产生的结果是:课程复杂到专家各讲各的,几乎没有谁能讲得清楚,教师在云里雾里,越来越不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还是回归到手机原理,这种现象就好比:通过培训去理解开发、制造手机的原理及手机的运用,要求每个人都自己去开发、制造手机,并要乐于去自我欣赏自己开发和制造的手机。
    我在20年以前就提出了幼儿园课程的“高品质、易操作、少培训”的主张,那是经由在教育实践中“跌打滚爬”而“磨砺”出来的,在现在看来虽然还有争议,但是手机的发展过程似乎可以证明它是有道理的。
    这个道理就是“大道至简”。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