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两年前,我国的学界曾有一场“中医是否伪科学”的争议。争议起始于中南大学的一名研究科学史的哲学教授,曾撰写过《相对论革命》、《文艺复兴科学革命》等专著、论文,他发出了“取消中医药”的呼吁,并揽到了万余人赞同的签名,其中不乏学者、学中医的学子;大规模的争议暂休于卫生部的表态,否定中医的主张被卫生部斥为“无知”,该教授还遭到人身攻击,甚至被骂作是“卖国贼”、“数典忘祖”等。
| 引用(0)
两、三年前,我去山西平遥,在游览古城时看到一间小屋,屋外打着个幌子,上面写着“XXX镖师第七代嫡系子孙XXX”,屋里则有块牌子,标示气功大师XXX有非凡本领,能用三分钟的时间做气功,帮助人消除一天的疲劳。
在一般的情况下,我是不会去作尝试的,但是,这一天,鬼使神差的,我居然做了一回气功大师的发功对象。
| 引用(0)
在那个年代,能去广播电台录音,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的口琴队偶尔才有这样的机会。
有了这样的机会,最忙的人自然就会是石老先生。五六十个人的一支队伍,都还是一个个顽皮的小学生,要能齐唰唰地演奏一个有难度的曲子,高音、重音、和弦和低音等都要协调,不能有任何的差错,这并不容易,唯一的路径就是加强训练,一丝不苟。为了去广播电台录音,石老先生几近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
| 引用(0)
现在的人是很难想象发生在我们童年的事情,在诸多的事情中,买东西除了要钱以外,还要付“券”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的“券”,就是一张小纸片,有的像邮票,有的像小卡片。“券”的名目繁多,有“鱼券”、“肉券”、“蛋券”、“糕饼券”、“食油券”、“家禽券”“肥皂券”、“火柴券”,等等。我在这里要说的那种“券”,它叫什么名字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也许叫“就餐券”吧,那就是说,如果要进餐馆吃小点心,那么就要付这种“券”,每个人大概每个月被规定可以去5、6次。
| 引用(0)
玩器乐,是我童年的一大乐趣和追求。我玩过小提琴、二胡、笛子,由于没有老师,自己瞎摆弄,最终没有任何名堂,倒是有一样乐器,从小就有老师教,结果学得不错,这个乐器就是口琴。我是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学的,一学就是七、八年,老师是中国著名口琴大师石人望,据说是口琴界1号人物。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