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历史上不鲜有“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故事。大凡“挟天子而令诸侯”者,大都懂得位子的重要,于是借着被挟天子的位子而令各路诸侯,以行自己的私事。在这种情景下,天子已经不重要了,而且天子越是无能越好,他最好就是处于“乐不思蜀”的状态,他最好就是一个可以随意被人摆布的小儿,因为他只是一个象征物,只是代表着权力的一个载体。
| 引用(0)
文章“位子”中的老和尚,即使年资再高,资格再老,经历再广,他也没有真正与佛对过话,何况他还只是小庙里的老和尚。庙宇生活的单调、枯燥,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佛教的教义和人间的凡事。我相信他对摆放在“神的位子上”的载体已经看得入骨三分了,对于人间传教者赋予载体的意义已经十分明白了。
| 引用(0)
看了《报刊文摘》上摘自《中年读者》上的一篇“位子”的文章摘要,觉得这篇短文将世事讲得如此自然,如此透彻,实在很有回味。
我迄今没有信奉任何宗教,但是我绝对不敢冒犯宗教,我只是暗暗地尊重着每一种正道上的宗教。
| 引用(0)
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案看多了,我似乎经历了一个从有强烈偏好的、有点走极端的“学者”,过渡到能容忍各种教育方案,并能从中去发掘该教育方案的教育意义的“实践者”的过程。
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不能说我自己就是个内行了,但是,我力求使自己成为一个内行的心理是有的。在教育实践中,看得多了,能看明白的事情就逐渐地多了。我看蒙台梭利教育也是如此。
| 引用(0)
幼儿园课程改革伊始,改革者热血满腔,满怀理想地将课程理念猛推了一把,尽管有点偏激,有点矫枉过正的味道,但是,还是需要的。但是,世界上的事情要能行得通才好,还要容易行才好,这样才能真正被大家接受,最怕的事情就是“理论一大套,实际做不到”。幼儿园课程改革过去了二十多年了,许多的教师觉得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老被人指责这也不是,那也不对,而且问题还都出在自己身上,他们渐渐地感到疲惫了,厌倦了。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