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教育,好比是在种植植物,期望所种植的种子能顺利地发芽、长茎长叶、开花结果,在过程中,为种植的植物提供阳光、空气、肥料和水。
教育一群孩子,就好比种下了一把种子。一把种子究竟有些什么种类的种子,每种种子的性质如何,每种种子成长的规律如何(包括需要什么基本的外部条件等)等等,种植者其实不定清楚,或者说,种植者基本不可能透彻地清楚,除非是非常富有经验的老园丁。
| 引用(0)
计划膳食,就好比是编制课程;供应一日三餐,就好比是实施课程。尽管计划膳食和供应一日三餐的人也会口口声声地说要满足儿童对营养素的需要量,或者事后会去用量化的方式去评估一日三餐是否符合儿童对营养素的需要量,但是很少有人真的会“书生气”十足地去按照儿童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去计划膳食和供应一日三餐的,而且也难以这样去运行。道理很简单,这不仅因为这样做难以操作,而且也因为人吃饭菜不只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
| 引用(0)
从个体儿童的成长角度讲,儿童对营养素的需要会通过“自我调节”的过程得以满足。具体地说,儿童在摄入食物时,身体中如若缺少某种营养素,就会“自动地”从自己“寻找”的食物中去获取,或者从自己身体中存在的物质中进行转化。换言之,如若给与儿童一些食物,让儿童自由地进行选择,只要这个儿童不特别挑食、偏食,他对食物的摄入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足以满足自己对营养素的需要。
| 引用(0)
搞学前教育的人,喜爱讲“教育为儿童发展,教育要满足儿童的需要”。这句话,用营养学作类比,好似在讲膳食计划要强调儿童生长发育,要关注满足儿童对营养素的需要量。
现代卫生科学的发展,已经让营养学的专家运用量化的方式计算出不同年龄儿童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在此基础上,营养学专家根据食品在消化吸收中的损耗,估算出“营养素摄入量”,
| 引用(0)
我没有学过营养学,却曾被要求在大学里上营养学的课,于是不得不自学。
“无师自通”是难的,只能边学边琢磨,边学边理解,边学边“贩卖”。
有些东西看起来很简单,弄明白了也很简单,难就难在似懂非懂的时候,看似懂了,其实经不起追究。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