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金华的一个学术论坛上,规定我讲20至30分钟的话,加上答疑,不超过40分钟,结果在大家的要求下,我一口气讲了一个半小时,听众还意犹未尽,原因是因为好听。
我分析了一下,我的报告之所以还算好听,也许是因为有些报告一点也不好听,
| 引用(0)
我有个习惯,作报告前的准备都是“临时抱佛脚”的,比如第二天要做一个报告,一般我会早二三个小时起床,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主要是做个PPT。
今天,我为新一期的浙派名园长做个报告,确定的题目是“对学前教育核心理念的再思考”。这是一个我从来就没有做过的报告,我想将它做得好一些。因为有点上心思,昨晚11:30醒来就开始制作PPT了。我发现等到我做完,
| 引用(0)
近年里,我一直关照自己少出外做讲座,虽然全国各地到处请我,但是人要量力而行,还要懂得收敛。这次,绍兴一个大学请我去做讲座,居然“鬼使神差”地答应了,而且一去就是讲了一天,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想来,原来我下意识中有这么个情节:这是我在青少年时代,在身上没有多少钱的情况下,曾经“神游”过的地方,那时候,充满了求知欲,充满了好奇心,
| 引用(0)
两天里写了三篇文章,平时几乎没有可能,因为现在的我只为极少的杂志还写些文章,而且是被动的,写作没有动机,只是完成一下任务而已。两天里写了三篇文章,之所以成了现实,是因为我写的文章是关于幼儿教育与文化传承关系的,这个话题是我感兴趣的,所以才有一气呵成的可能。
| 引用(0)
现在,很少能听进别人的报告了,因为感到值得听取的报告实在太少,我自知这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毕竟少了一条学习的通路。然而,今天在网上听了一个报告,我反复地听了三遍,成为了我近年来的一个例外,这是成为基金创始人、风险投资家李世默做的题为《中国崛起与“元叙事”的终结》(China and the End of Meta-Narratives),2013年在爱丁堡举行的TED环球大会上被评为TED 2013年度最佳演讲。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