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理想很浪漫,实践很“骨感”;理念可以在“天上”,实践必须落在“地下”;理念可以只看“过程”,实践必须兼顾“结果”。与其他许多尚有一些影响力的幼儿教育实践相比较,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百年以来经久不衰,大致有以下一些原因:
    1.  现实Vs浪漫
    许多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是持浪漫取向的,他们往往更多强调的是理想,较少关注的是实践的可操作性,其结果常常会导致一套又一套的教育理念停留在嘴上,落实不到教育实践之中,或者难以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
    许多基于浪漫主义理论的幼儿教育实践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它们的低结构性质决定了课程高度依赖于教师的悟性和水平,导致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脱节,甚至是严重的脱节;导致了教育实践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教师培训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
    与此不同,蒙台梭利教育的实践性很强,通过严格的培训,教师知道蒙台梭利的理念如何成为其可操作的行为,如何在教育现场运用和解决现实问题。这不仅归因于蒙台梭利经验主义的哲学思想,也归因于蒙台梭利曾从事过的医生职业,作为医生,必须首先通过可操作的行动解除病人的病痛,而病理只能是为解决病人的病痛问题的前提下才有价值。
    2.  结果Vs过程
    许多浪漫主义取向的幼儿园课程强调教育过程重于教育结果,但是真正能被接受的教育实践不可能只有过程而无结果的。幼儿教育即使再有特殊之处,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教育的目的性往往也是与结果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蒙台梭利教育,无论在教育的社会价值方面,还是在儿童自身发展方面,都是有明显的教育结果的,这些结果往往与蒙台梭利强调的“工作”、“练习”、“训练”等有关联,是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的。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