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个采访所说的话

| |
2019/06/13    00:08    1209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现在,我已经很少发表成文的东西了。近来,一家媒体采访我,让我一定为它们发表一些东西,才由他们记录,讲了一段话。今天,他们将这段话推给我,我觉得基本能代表我的想法,所以在博客中发表了出来。
    这段话的标题是:“学前教育,在坚守中变通”,全文如下:
    德国的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入的变革,那就不能成其为教育”。
    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学前教育的意义尤为重要,这关系到一棵树是否能向上笔直生长,一个灵魂是否富含德性与智慧,也关系到一个民族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的同时保持创新的活力。
    1.  先有正确的基本点,再来谈特点
    从2009年到2018年,我国的学前毛入园率从50.9%提高到了81.7%,预计到2020年,毛入园率将达到85%,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适龄儿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学前教育逐步走向普及化。
    民办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国家普及和普惠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和在适应不同群体对学前教育需求的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伴随着市场对学前教育需求量的大幅度上升和对优质化的追求,竞争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任何民办幼儿园在思考自身核心竞争力之前,首先要找准定位,明确办学和教育目标。
     “有些幼儿园喜欢强调办学理念和别人不一样,但这不一样是体现在形式上,还是目的、目标上,是需要加以区分的。”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不论是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的“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还是在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所明确写着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都很好地回答了学前教育的“教育目的”这一命题。
    在追求把孩子培养成为独特的人之前,应首先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现在社会和应对未来生活的人。只有基本点正确了,在此基础上谈特点、谈创新才能立得住脚。
    2.平衡教学与游戏,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游戏与教学是学前教育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幼儿园普遍认可和实践的观点。但在实际执行上,不少幼儿园仍存在着不同层面的困难。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好三点:
    一是要处理好游戏与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游戏符合3-6岁儿童发展的天性,能顺应儿童自然发展,但是,游戏是无目的、无计划的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幼儿园课程所涵盖的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应该围绕与“教育目的”相一致的“教学目标”而展开。至于如何展开,例如,在玩中教,或者玩与教分离等,那只是方法和形式的问题。
    二是要学会适当地借鉴与融合。不少幼儿园都在强调“园本课程”的独特性。但是,幼儿园教师要学会适当地借鉴与融合,那样比单纯地追求创新更有意义。以最近几年风靡K12的STEAM教育为例,在幼儿园落地的难点在于“既不能违背科学,又不能违背儿童的天性。”换言之,懂STEAM教育的大多不懂幼儿教育,懂幼儿教育的人很难成为STEAM教育的专家。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让幼儿园自主开发STEAM课程,不如选择适应幼儿的STEAM课程来结合开展。朱家雄在此用了个很生活化的比喻,“现代人都能把智能手机玩得很好,但并不需要先学会开发手机,”在他看来,把好的理念,好的课程,好的工具切实地利用好,能让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上少走许多弯路。
    三是提高教师的实施教育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是一个小型集体,保持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能力水平。比如是否能平衡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是否能有序组织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能兼顾集体活动的一致性和个体需求的差异性。因此,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应着力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
    3.“去小学化”后,幼小衔接更需重视
    幼儿园“去小学化”,也是近两年学前教育领域比较关注的问题。教育部明确指出,学前教育要遵循幼儿年龄发展的规律,不可提前教授小学内容或强化知识技能的训练。
    在幼儿园过早进行小学化教育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会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支持“去小学化”的同时,也要对这一政策实施后对配套教育的脱节有足够的关注。
    在中国以高考制为升学主要通道的大环境下,“考试”始终是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关卡,这也是家长、园所不淡定而纷纷提早进行小学化教育的原因之一。
    简单的“去小学化”并不能消除这种紧张或焦虑,“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一个值得园所和家长深入研究的课题。只有切实做好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童从幼儿园顺利过度和融入到小学生活,“去小学化”的政策才算真正发挥作用,“跟随政策的变化而变通很重要。”
    4. 德育为先,培养有核心价值观的儿童
    教育反映着所在社会特有的文化理念和传统价值观,学前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在学前教育中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学前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要培养有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儿童,创办新时代中国幼儿园”。在近半年多的探园实践中,我提出了更细化的注释——学前教育的方向,应该是“文化传承为要,社会适应为旨,身心发展为依,立德树人为先。”
    幼儿园是守住中华文化传承的第一块阵地,只有当幼儿从小形成对本土文化的认可感,初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逐步建立健全的人格,才能在未来与世界竞争中站稳脚跟,融会贯通,开拓创新。这是学前教育不论何时都要坚守的不变准则。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