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再谈学生减负

| |
2017/02/25    23:57    6709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这几天,网上流传着郎咸平曾发表的一篇题为:“在教育不公平情况下谈减负是扯淡”的文章。我不知道这篇去年5月30日发表的文 章,本该在去年流传,为什么会在现在又传开了。当然究其原因,这并不重要。
    现在的教育学学者们和专家们谈论得最多的教育话题之一就是要给孩子减负,似乎中国教育的弊病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负担过重,导致了教育的种种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批评和批判虽然响彻了整个教育界,但是多少年来却始终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良策。
    记得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是教育部2013年8月22日出台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从阳光入学,到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1小时,到强化督查,内容具体,措施到位,态度强硬。
    记得当时,对于一个文件,社会舆论并不看好,不是去做正面宣传,而是基本持质疑态度,甚至还有点冷嘲热讽。
    记得那时,我的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我曾以《从学生减负讲起(一)~(五)》为题,一连写了5篇博文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  竞争意味着比试,比试意味着有输赢,有输赢就意味着未来有不同的去向,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谁都回避不了。
    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穷,而患不安;不患苦,而患不为。人,不求假,而求真;不求虚,而求实;不求远,而求近。当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学生减负之间的张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普通老百姓焦虑之后剩下的也许只有实际行动。
      这是因为教育的问题,常常不是教育能够解决的问题,由其他方面导致的问题,板子却打在了教育身上;这是因为搞教育的人大都是有点书生气的人,他们还真的以为问题是出在自己的身上,通过改变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年年都会出台一些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往往都以没有结果或者结果甚微为结局。
      我真希望这些人(研究和公布这类政策的人)多去学点宏观的学科,有点宏观的思维,也许有了这样的思维,就不会那么执着,那么当真,那么乌托邦。
      ……
    而今,郎咸平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应该说是讲得到位的。

附:
郎咸平:在教育不公平情况下谈减负是扯淡
一、减负本身是一个可笑的命题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我们的教育有关单位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开始总共推出了多少个减负法令:1949—1967年,出台了37个减负令;1967—1977年,遇上“文化大革命”,根本就不用读书,所以也不用减负;1977—2000年,出台了12个减负令;2000—2013年,又推出7个减负令,加在一起我们总共推出了56个减负法令。56个减负令的结果呢,学生的负担还是与日俱增,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重!
    中国的家长最担心的就是政府胡乱出法令,我想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教育有关单位,你搞懂了教育制度的本质之后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好吗?我首先问一句,可能减负吗?不要说我们,日本人可能吗?美国人可能吗?我告诉你,只要想上好学校的学生都不可能被减负,就是这么简单。
    美国学生都想进哈佛大学,日本学生都想进东京大学,中国学生都想进北大、清华。那么按照高中毕业生人数计算,进这些大学的比例是多少呢?你美国学生想进哈佛吗,进哈佛大学的比例是0.06%。你日本学生想进东京大学吗,进东京大学的比例是0.19%。中国呢,能进北大或者清华的比例是0.04%。全世界皆然,你想进顶级的名校你就得用功读书,根本不可能减负,你想读书轻松,那你只能念二本。所以减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可笑的命题,在日本跟中国这样有高考存在的国家你不可能减负,在美国没有高考但也没有减负的可能。
二、美国教育的“拼爹模式”
    那美国教育体系是什么样的?我把它叫作“拼爹模式”。各位千万不要对美国有太多的幻想,美国的教育制度是全世界最不公平的教育制度。它不是看你的学习能力,而是看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钱。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你出生家庭的财富决定了你能够上什么样的学校。
    2012年按照升学比例来看,全美32所最好的高中,其中31所都是私立的,只有一家,排在第9位的亨特学院是免费的公立学校。顶级私立学校占美国高中的4%,是真正培养美国精英的学校,学费一年3万~4万美金,学生的父母必须有钱否则交不起学费。学校用这些钱聘请最好的老师,买最好的设备,建最好的环境,来培养美国最好的学生,这些顶级私立学校的升学率比一般的公立高中多出20%。
    除了这4%的顶级私立学校,还有一类是名牌公立高中,占高中总数的5%。这些名牌公立高中怎么来的呢?基本上地方政府收的房产税50%以上都投到了教育里,高的能达到70%。所以很简单,如果是富人居住的高档社区,那么房价就高,房产税自然也高,因此学校的经费就特别充足。富人区能收的房产税肯定多过中产阶级社区,中产阶级社区能收到的房产税又高于城市的贫民窟,教育的差别就产生了。因此这5%的名牌公立高中往往是在富人区,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读的。
    除了顶级私立学校、名牌公立和底层公立学校,剩下55%就是普通的公立学校。美国的中产阶级差不多是60%左右,美国的名牌公立和普通公立学校加起来也刚好占60%。那么剩下的36%又是什么呢,就是美国最差的学校,也是最穷的人去念的底层公立学校,包括非裔和拉丁裔的美国人。这些家庭非常贫困,比如说在市中心的贫民窟里面,你交的房产税少,甚至不交房产税,因此学校一定差。所以这些学生很难有翻身的机会,不敢讲一定没有机会但是希望非常渺茫,想上名牌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人通常要重蹈父辈的覆辙,成为社会底层的人。
    因此,美国的教育制度就是以财富为基础的制度,我称为“拼爹模式”,父母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子女能上什么样的学校。美国社会的权力基础是金钱,比如说美国总统要竞选,州长要竞选,议员要竞选,人人可以参选,很公平对不对?但你如果要当选就需要大量的金钱。教育也是一样,美国人人都能享受免费教育,但如果你想获得最好的教育,想上4%的顶级私立学校,那么你必须出生在大富大贵之家。我当然不建议我们学习这样的美国。
三、日本教育的“公平模式”
    日本教育是另外一个极端,叫作“公平模式”。日本的成功和它的教育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日本的教育制度是绝对公平的教育制度,它有两个政策,第一硬件标准化,第二师资标准化。硬件标准化在日本一百年前就已经时兴了。全国每个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宿舍、运动场都是一样的,连午饭吃什么菜都是一样的,每个学校像是克隆出来的。而且请你记住,全部是由国家财政补贴。这就是日本的教育。
    师资标准化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市区学校的条件好,农村学校的条件差,所以农村老师都想往城市挤,城里老师打死也不去农村。日本不是这样的。日本的小学、初中的老师薪水最高,其次是幼儿园老师,再次是高中老师,大学老师最低。你知道为什么?因为日本的小学、初中基础教育的老师必须要轮岗,六年一次,在市区的老师每六年就得从这个区转到另外一个区,甚至还要到农村去,因此必须给他们最好的待遇。为了激励中小学老师,不但薪水高,同时还把他们纳入日本的公务员体系,进入体制内,给编制。这就叫师资标准化,我可以说,全世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国家是凤毛麟角,日本做到了。
    所以这两点,第一硬件标准化,第二师资标准化,塑造了一个公平的日本教育制度。日本的高考制度和我们不一样,我们的高考制度是非常奇怪的,各地有各地的考卷,而日本是全国统考,同一张考卷,你考得上你就念东京大学,你考不上也不会抱怨,因为它是一个绝对公平的制度。
    日本人为了进东京大学,发明了一个成语叫作“四当五落”,什么意思呢?每天晚上睡四个小时就有可能当选,进入东京大学;如果你睡五个小时就落选了,所以叫作“四当五落”。日本学生如果第一年没考上,重考,叫作一浪;两年没考上再考的,叫作二浪;三年没考上再考的,叫作三浪。没考上就得进补习班,补习班一年的费用大概是7万元人民币,差不多100万日元。所以这些一浪、二浪、三浪的人就替日本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年产值高达9000亿日元的补习班产业。
    不过日本这种绝对公平的教育情况,这几年也有所改变。比如说日本贫困家庭的学生进入东京大学的比例,这几年就从50%跌到19%。为什么呢?你想想,一浪、二浪、三浪这些人到哪里找最好的补习班?当然是大城市,比如说东京、大阪等等,农村没有补习班。如果父母比较有钱,又在大城市,就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补习机会,因此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也慢慢比较容易进入东京大学。所以说美国教育的“拼爹模式”也慢慢渗透到日本教育制度里面去了,但是不管怎么讲,日本还算是有一个公平的教育制度,至少这是基础。
四、中国模式综合了美国与日本模式的缺点
    我为什么要谈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那就是因为我们这几年非常辛苦地学了日本模式,也学了美国模式,但很不幸的是,我们学的都不是优点,而是缺点。我们各学两个国家的缺点,然后自己加以发扬光大,就成了我们的教育模式。
    我们学习日本的教育公平制度,看起来很公平,其实一点都不公平。我们也用国家财政的钱补贴各个学校,这个好像是对的,是不是?但是我们既没有硬件标准化,也没有师资标准化,到最后我发现我们拿着国家财政的钱又学习美国模式,拿很大一部分比例去搞了重点学校、重点班。你们猜一下中国的重点学校有多少?这比例非常巧合,刚好就是5%,和美国的顶级私立学校比例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拿老百姓纳税的钱去补贴给这5%的重点学校。
    各位朋友一定知道名牌学校有多么重要吧。比如2010年清华、北大在陕西省招生,考上的学生98.9%来自于陕西省五所名牌重点高中,其他高中就是三个字,没希望。这就是为什么家长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利用权力、利用金钱,用各种方法让自己的子女进入这些重点学校。那谁去念重点学校呢?我们就以北京市为例,叫三三制。1/3的学生是这些学校自己培养的“占坑班”的学生,或者是成绩好的,或者是奥数好的,这些凭成绩进来的占1/3;学区房(户籍标准)的学生占1/3;另外,靠领导批条子进来的“条子生”占1/3。所以你发现有2/3的学生是靠着金钱和权力进入了所谓的重点学校。
    问题就在这里,用全体老百姓的钱,来学习美国的教育模式,来建设这5%的重点学校,这公平吗?美国老百姓对所谓的顶级私立学校没什么好抱怨的,人家是学生家长自己出钱。那我们的重点学校呢?不是学生自己出钱,是国家财政出钱,也就是全体老百姓出钱。凭什么全体老百姓出钱培养少数人的子女?所以这才是最大的教育不公平。
    除此之外,中国的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不平等。举例来说,2012年北京考生有9.6万人,北大、清华在北京招收728人,录取比例是0.76%。河南考生有85万人,北大、清华在河南只招收452人,录取比例是0.05%。也就是说,北京考生上北大、清华的比例是河南考生的15倍。因此同一个考生,如果是北京户口能上北大、清华,如果是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户口,搞不好就是二本。
    所以我给中国教育模式取一个新的名字,叫作彻头彻尾的特权制。我们学日本的公平制没学会,学美国的财富制也没学好,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区域歧视制,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权制,这才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改革要搞明白的问题。
五、减负令只会更加强化教育特权制度
    所以为什么我反对这次减负令?我先摘一段文件关于就近入学的规定:“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听起来很好对不对,我告诉各位这是最可怕的制度。为什么?过去我们一些穷学生,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还可以凭考试进入好学校,现在明目张胆地下达命令说不准考试,就近入学,那我请问你,北京市的好学校都在哪里?当然都是在房子都很贵的地方。结果就是能上好学校的全部都是有钱的学区房学生,那1/3通过考试而进好学校的优秀学生被一脚踢开。这就是减负令可能造成的恶劣效果。
    当然了,最后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丝希望,北京市最近推出了一个教改,安排30所名校在人口聚集区、城乡结合部等地方搞分校。对于这个改革我给予正面评价,这就是学习日本公平制的第一点,叫作硬件设备标准化。这个改革推出之后我们发现了显著的效果,就是很多学生回流到自己家附近的学校去念书,而不是一起挤到市中心这30所学校。我们期待这种政策继续推广,我们更期待像日本一样的师资标准化能够实行。
    所以,减负就是一个伪命题,我们需要的不是减负,而是一个更公平的教育制度。假如我们采取日本教育的公平模式的话,我们当然不可能完全踢开所谓的财富制度的影响,财富跟权力将来可能还会成为影响中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这些权力拥有者能够将部分权利拿出来分享给老百姓,这次30家名校的分校扩建行动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中国教育乱象的本质就是不公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政府。把教育责任推给社会和市场去解决,是政府不作为和不负责任的做法。而且我还要特别强调,教育产业化、市场化是教育公平的天敌。我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够吸收日本和美国教育模式的优点来解决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