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自由与规矩(五)

| |
2015/08/12    06:56    2160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BBC拍摄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继续在民间发酵,在众说纷纭中不经意地出现了一篇题为“他不慎说出中英教育的真相……”的文章。文章的作者Oliver Kramer于1997年-2008年期间曾担任过伊顿公学教务长,现在是汇慈国际(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不能说,他能完全说得明白中国教育的问题,但是他一定能比较准确地说明英国式的教育。
    他是这样说的:
    “如果这5位老师来的是伊顿公学,那他们肯定都会很开心。因为这里的孩子能力都非常强,不会让中国老师失望。”
    “英国的中学分为私立和公立,两者相差甚大,在优秀的私立学校,课堂纪律一样严格,大部分私立中学也是寄宿学校,而英国私校‘精英’教育学起来一点不比中式教育轻松,结果就是:伊顿公学、斯科特中学等私立中学,聚集了全英国7%的学生,却占据了牛津、剑桥每年录取的学生中的50%,而未来,他们将成为英国的首相、国会议员以及社会精英人士。但是,要想进入私立学校,孩子从六岁就要开始准备,然后经过残酷的筛选(包括对家庭条件的考察),才有可能进入顶级的私立中学。”
    “像BBC纪录片中的这种公立学校中,学习压力小,学生被名校录取的概率小得多。三年后,他们的收入和所处的阶层将与名校生迅速拉开。”
    “私立名校多数学生来自富裕家庭,精英教育可说是由特定的社会阶层群体所塑造出的教育模式。”
    登载这篇文章的《环球时报》评论:这位伊顿公学的前教务长,很诚实的点破了英国教育的实质。英国的精英教育,不是什么快乐教育、放羊式的教育,而是跟中国一样,奉行严格、刻苦的苦读教育。说难听点,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
    《环球时报》从Oliver Kramer的立场,演绎了BBC拍摄这部记录片的动机:“如果BBC这部记录片,最终向英国人传递的是‘中式教育’不适合英国的信息,那么只能说BBC还在帮助特定阶层愚弄英国人民,让他们安于英国教育体制现状,而不是向中式教育学习,去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个英国孩子。”
    《环球时报》的评论似乎有点“苛刻”,但是不无道理。
    我的观点:
    要评论BBC的动机是困难的,只有“天知、地知、他们自己才知”,看了这部片子的人都在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读,解读者不是为了准确说明事实真相,而是为了想要证实自己的观点。
    我的解读:
    1.从政治家的立场,教育从来不是为了快乐,有些乌托邦的教育家们才这样想。
    2.在教育中,讲究“规矩”比讲究“自由”,培养出人才的概率更高。
    3.其实,家长们比乌托邦的教育家们更懂得教育,因为他们懂得教育不能吃后悔药。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