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早就听说,上海松江佘山世茂洲际酒店与迪拜帆船酒店同时被入选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中的两大酒店类奇迹,并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世界伟大工程巡礼》、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奇迹工程》等连续跟踪报道,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作为上海人,又从小对松江佘山特别有感情(学生时代许多年都是在佘山脚下学农),可以去远在千里的迪拜去看帆船酒店,没有理由不去一下近在尺呎的深坑酒店玩一下。
| 引用(0)
昨天,应当地教育局邀请,在杭州钱塘新区为园长和骨干教师做了一场报告,题目还是《新时代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
查了一下,近两年我不太多做报告了,但是,这个题目的报告比例是最高的,占一半以上,虽然每次同样题目的报告,内容都会有点变化。
回上海后,我的老朋友,浙江师大的朱老师给我发来了反馈,她没有去听,是听了报告的人给了她信息的。听众的反映是“不虚此行”,
| 引用(0)
近日里,国内的一个教育机构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一个学习班,一个小范围的研讨班,人数只有30人左右,讨论的问题就是“从文化的视角谈幼儿园教育”,请来了国内理论界的高手,有北大的、北师大的、华东师大的和云南师大的,也请来了国内实践界的高手,如应彩云老师。
幼儿园教育虽然有别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但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是一样的,即其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 引用(0)
讲到中国的“快乐教育”,常常会让人联系到日本的“宽松教育”。常有人会将“快乐教育”与“宽松教育”做比较,从表面看,两者真还有相似之处。
30年前,日本对应试为导向的基础和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动了“手术”。文部省在1976年12月18日发布了报告《关于改善小学、中学及高中的教育课程基准》,指出“精选教育内容,旨在实现学生过上宽裕而又充实的学校生活的目标”。这个报告成为了宽松教育的标志,
| 引用(0)
快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快快乐乐地让学生和教师度过学习的日子。从字义上讲,快乐是主体的心理体验,同样的教育,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体验,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可能存在一种教育,它可以给所有的人有同样的心理体验。
我以为,之所以提出快乐教育,也许是现有的教育给予学生的是不快乐的心理体验,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