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这一、二天,我在网上看到有人上传了我多年前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对崛起中的中国学前教育的重新思考》,我已经忘了在哪里发表过,查了一下,才找到出处,那是2015年4月20日我在由中国教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题为“世界学前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国际学前教育研讨会的主题发言稿。我重温了这篇演讲稿,发现6年多前发表的内容,现在依然特别有意义。
    由于发言稿太长,我将一些主要的观点摘录如下(附录中有原文):
0

    我又从“指导思想”到“原则”、“内容”“方式”、“实施”“运用”,看了一下我国2021年3月由教育部、中组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联合颁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总体上讲的都是崔保师在《光明日报》上所阐述的内容。这就让我想起了我经常讲的一句话:“不要将方法的问题上升到价值的问题”。我们从事学前教育的人,经常会钻在“小圈子”里,不顾价值在哪里,热衷于于讨论一些“技术性”的问题。
0

    我看了一下,在国内,大凡涉及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文献和实施方案,大多只是借鉴了西方国家早期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而没有去研究其价值所在。
    确实,评价的根本就是在测评所要的价值是否得以实现,否则,评价就会失却其意义。如若去研究一下有关早期儿童教育的各种知名的评价,每一种评价都将其价值讲述得清清楚楚,而评价的实施一定是在其价值引领下实现的:
0
    
    由于需要讲述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问题,我关注了近年来我国有关教育质量评价的文献和实施方案,大多只是聚焦于在微观层面(或技术层面)上的关注,而且较多借鉴西方国家的内容和方法。
    近日里看到《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0日上登载的一篇题为《破除“五唯”筑牢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文章,该文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保师撰写。我十分认同:
0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学前教育提出的主要发展目标是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因此,对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关注成为了当今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
    近一两年来,一些地方要求我去演讲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问题,我做了一些准备,因为我不是主要研究评价的人,只能从宏观上论及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事情,讲述的题目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面面观》。这个题目看似不那么学术,但是涉及的面很广,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内容。
分页: 45/490 第一页 上页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