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许多中国学者的眼里,所谓的国际会议就是有几个外籍人士参加的学术会议。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些牵强,但也符合国情,因为如果不是权威性的组织召开研讨会,并没有太多的老外愿意自己出钱前往参加会议;而中国学者能在国际学术界具有相当的地位,足以发动许多老外前来的开会者,并不是很多的。如果要更正这样的说法,准确地说,应将有几个外籍人士参加的学术会议称作为“有外国人做主题报告的研讨会”。
| 引用(0)
每年七月都要去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参加一年一度召开的“环太平洋学前教育学会”的年会,十多年来,从来就没有缺席过。这个学术圈子虽然不大,却是接触环太平洋地区学前教育学者和教师的很好的学术性平台。
前年,我争取到了2010年在中国举办第十一次年会的举办权,这是在环太平洋各国轮回了一转后,第一次又重新在一个曾举办过会议的国家举办,
| 引用(0)
人们为有些曾经处于正位的人塑造塑像,供奉在殿堂或殿堂以外的地方供人们瞻仰,这说明当时当地人们对此人在位时功绩的缅怀,说明当时当地人们心悦诚服地表达对此人的敬仰。
这种做法是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离开了情感,这样的做法只会沦落为政客们、商家们手中的工具,或者会被演绎为坊间饭后茶余的故事。
| 引用(0)
我注意到,在供奉神灵的地方,一般而言,位于正位的神灵往往是面慈目善的,或是带有悲情的,相反,在两侧,占据了次要位置的“下属”们则有不少却是凶神恶煞的,让人看了有点畏惧,有点想要躲避。
我不懂得这样的设计有何用意,大凡不会出于以下两个原因:(1)要在信徒中树立起神威,主要是能让人信服,这样,慈爱或悲情的形象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2)人的归顺不只是“软性”的,也要“实力”,换言之,需要“恩威并施”,这个道理有点像教育孩子,对小孩需要轻声静气,偶尔也需要给点脸色。
| 引用(0)
老百姓们看到自己心中神灵,虔诚地跪拜,心甘情愿地捐献香火钱,其实是很有价值的,他们会因此而平静心态,抚平创伤,与人为善,积善积德。一个没有任何信仰的人,在紧张事件面前是会有点不知所措,乱了手脚的。
我理解一般老百姓的虔诚之心,他们的跪拜和捐献,都出于真诚,出于信仰。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