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些国家的教育代表团访华时在苦苦寻找“中国教育的成功之道”,一些国家的教育部长研讨教育问题时最关心的话题就是如何向中国学习教育。当老外们将中国的教育看成是块“玉”时,我们自己却将它看成是块“石”,而且是一块茅坑里的石块,是一块不惜一顾的臭石。
许多人都在苦苦追求“快乐教育”,将“快乐”两字当作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并将此与“减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引用(0)
前几天,由英国教育和儿童事务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率领的代表团到上海访问,他们进课堂听课和观察,与老师、学生及教育专家交流,寻找“中国教育的成功之道”,期望“把中国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和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带回去,改革英国教育”。接着,南非的基础教育代表团也以同样的目的来到上海。
当我国的各路教育精英们正在努力地吐槽和鄙弃自己国家的教育时,
| 引用(0)
而今这个年代,太多的比较,但是人们就是少去跟自己的过去比,或者跟比自己差的人去比。现在我很少与比自己强的人去比较,也少去跟自己的过去比,或者跟比自己差的人去比,也许这就是我脑子经常空空如是,不去思索,反而心里平静的道理。
近来看到一组照片,让我不得不去想一想比自己差的人。去想他们,不是告慰自己,安抚自己,而是要为他们呼吁,
| 引用(0)
而今这个年代,人在紧张中生活,紧张就是因为竞争,因为要比别人强。
有言道,“强中还有强中手”。人的竞争会是越来越烈,紧张会是越来越强,结果是人的主观会变得越来越不快乐,即使得到再多,紧张还是得不到缓解的。
| 引用(0)
而今这个年代,人讲得最多的就是“快乐就好”、“快乐每一天”这一类的话。人之所以讲得的多,是因为在追求,是因为没有得到。人是很奇怪的“动物”,凡是没有得到的东西都是美好的,而得到的东西不很被珍惜,甚至被丢弃。
人之所以没有得到快乐,还在追求快乐,常常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没有得到,是因为他们想要得到的太多。
“多”与“少”不是一种客观现象,而是人头脑加工的产物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