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在网上,看了一段马云与美国记者的谈话,被称为“全程高能,火花四溅”。我注意到他谈话的最后,说了这么一句:“未来30年,30岁的人们,30个人组成的企业,将会让世界更美好。”这句话的思维方式是逆向的,30这个数字不是凑数,而是意义,这里的意义,我认为就是“活力”。
一般的思维,30岁只是而立之年,
| 引用(0)
也许我天性喜爱探究事物,也许我从小起就独立生活,也许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曾经受到过不少“欺骗”和“压迫”,养成了我不那么轻信别人言行的“习惯”,特别是“花言巧语”“正襟危坐式的训导”“正经八百的行为”等,凡事都会倒过来思考一下,有时还会通过反常选择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虽不才,却知道自己心底还是善良的
| 引用(0)
两天前,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长在会议上讲到学前教育时只有这句话:“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提升学前教育的普惠性”。我以为,政府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任务,主要旨在通过学前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按照现在的一些政策和提法,将“提升学前教育的普惠性”的路径主要设置在(1)大力举办公办幼儿园;(2)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这样的想法似乎成为了主流思维,成为了行动指南。
| 引用(0)
一个小贩,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就能赚钱,他的智慧就是不与别人一样:
一人去买牛奶,小贩说:“3元1瓶,10元3瓶”。这个人遂掏出3元买1瓶,重复了三次,花了9元,买了3瓶,还对小贩说:“看到没,我花9块就买了3瓶。你定价定错了。”小贩没有搭理,心里头在暗暗地说:“以前,每次我都只能每次卖掉1瓶,自从我这么干了,每次都能一下卖掉3瓶。”
| 引用(0)
这几天,马云与特朗普谈话后发布的一个视频在网上传播。对这个视频,褒者很多,贬者也少吱声,因为不管对马云怎么个看法,人们的心里还不得不佩服这么个经常“口出狂言”的小个子还真有本领。当大家还在担忧特朗普上台后会对中国怎么样时,马云已经从经济上与他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成为以后中美关系天平上的一个“砝码”,这是许多人做不到的。
近来,在网络上看到有这么几句话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