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特别敬佩教育界的陈鹤琴先生,他用最简单的话,将教育的根本——“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讲清楚了。陈鹤琴在论述“活教育”时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迄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有比此更简单的论述了。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现代中国人”。
这句话至少说明了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 引用(0)
作为从事教育的人,我自然最关心的是“教育是什么”,”教育做什么”, ”教育怎么做”, “教育做得怎么样”。
我看到了当今我国对新时代教育是这样的一些表述:
教育的定位: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 引用(0)
日常生活,处事待人,讲究的也应该是大道至简。简单,是人生跋涉的最高境界。
一千多年前,苏轼被贬黄州,与泗州友人刘倩叔共游南山。友以蓼菜、新笋等野菜相待,苏轼品尝后,举箸慨叹:“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一生坎坷波折,仕途几起几落,在尝尽人生五味之后,才终于悟得——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之所以好,是它对生活的超逸,讲究的是心灵的品味。
| 引用(0)
不只是科技、美学、教育等,有大道至简一说,其实大到政治,小到日常生活,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大道至简。
涉及治理国家的大事,政治家们往往用一句话就点出了它的根本,例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 引用(0)
有道是:简到极致,便是大智;简到极致,即为大美。
当今,盛行极简美学,那就是设计上摈弃任何多余的事物,将可能精简的细节进行考究的精简,把简约进行到底,达到少即为多(less is more)的高效率和丰富性,更能创造出一种精简之美。极简,是一种将简单做到极致的美,它无需华丽的色彩去渲染,无需繁杂的元素去堆砌,让设计回归纯粹的本质,删繁就简,去伪存真,给设计做减法,就是给生活做减法,这是一种必要的断舍离,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至高境界。总之,极简才是极美。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