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北京的会议中,有时会遇见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曼教授。她是个性情中人,发言充满激情,而且敢讲真话,敢批评时弊。
    这次,不知什么话题引发了她的发言,是关于学生减负的。这是一个充满着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的话题,其实对这个话题的论述孰是孰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讲真话,不要欺骗别人,欺骗自己。
3
    
    解读只是解读,解读能够表达解读者的想法和观点,解读不是客观的,而且客观怎样并不重要。
    有个小故事可以说清楚这个道理:
1

欺骗别人,欺骗自己

2014/01/18    22:49    6788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这些年来,专家的名声变得不太好了,有时还会遭到揶揄、嘲讽。究其原因是复杂的,情景性的,但是常常与有些专家会忽悠人有关联。
    我的话题不会离开教育,不会离开儿童。我经常听到有些专家会要求别人“读懂孩子这本书”,开始我也想去读,但是读了许多年,依然没有读懂,只是越来越相信“孩子是本读不懂的书”。
0

    这几次到北京,每次几乎都遇到顾明远先生,昨天有见面了。顾先生可谓是教育界的“大腕”,但是我从来就没有见过他的眼睛有朝上的时候,他很谦和,让人感到慈祥可亲。
    以前,我没有跟顾先生有交往,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认识我了,有了对话,甚至有了不少对话的机会。
0

    在学界,我“混”了三十多年了,我遇见过的“大腕”级的学者不算太少,特别是自己从事领域或相近领域的学者。用我评判的标准,我将学者也分成两种类型,一为眼睛朝上,二为眼睛不朝上,这是我从表面上将学者分成我“不愿意交往”和“愿意交往”的分类标准,尽管这个标准有点古板,有点太过简单,但是这是我的愿意。
    按理说,学者是不应眼睛朝上的,也是没有理由眼睛朝上的,
分页: 272/492 第一页 上页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