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视域宽”固然重要,但是“立场”似乎更重要。看到什么,固然与学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事物有关,但是立场决定了对于所学、所见和所想赋予什么意义。
我看幼儿教育学,我的立场会决定我将看点放在哪里,会决定我对所学、所见和所想幼儿教育问题的价值判断,会决定我对各种理论进行演绎以及对教育实践解读的取向。在我自己先确定“我是谁”的基础上,我的主要立场是:
| 引用(0)
《跳出幼教看幼教》,首要的事情就是先要自知“我是谁”,我的立场是什么,我的视域有多大,我从哪个视角去看,这是我“看幼教”并解读和演绎我眼中的幼儿教育的前提,也决定了我能跳出幼儿教育这个学科本身的程度。
我是个非科班出身的人,我没有系统地学过教育学,包括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幼儿教育学。但我听过这个领域中的佼佼者的各种有关课程,并与他们有过深入的交流和交往。
| 引用(0)
近来很忙,各种事情都找到了我,在忙碌之中,我却在忙中加忙,利用缝隙时间写了一本书,题为《跳出幼教看幼教》。前前后后,我只用了一个月稍多一点的时间,写作就已经基本完成了。
在今年8月东京召开的环太平洋地区幼儿教育研究会召开的年会期间,我利用了间隙时间策划了这本书,拟定了书的大致脉络:
| 引用(0)
教育,中庸之道是儒家学说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是儒家学说区别于法、墨等其它学说的根本。中庸之道的涵义是不苟安,不浮躁,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是要把握好分寸,审时度势,进退有度,这是至高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境界。
从中庸之道这个立场、视角看幼儿教育,对幼儿教育方向的把握、
| 引用(0)
教育,包括幼儿教育,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与其他研究人的学科不同,它是从“培养人”的角度研究人的。尽管教育学科与其他研究人的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研究人是它们的共同点,由此,也应该从研究人的学科——“人学”的立场、视角去审视教育学科。
人学是以整体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的本质、形成和进化、存在和发展、现代图景和未来等问题。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