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再谈学者

2009/03/25    23:56    3924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从古到今,学者们都在运用他们的智慧创造财富,构建文化。
    近日里,中国文联的冯骥才先生提出,我们的祖先用了至少一千年的时间,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了数百个个性化的城市,而今,经由30年的建设,这些城市大都走向现代化了,但是城市失却了个性,走到那里都差不多,辨不清城市的独特性了。冯先生认为,这是政府官员不听取学者们意见和建议而导致的结果。
8

学者

2009/03/22    10:29    4490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一天,与浙江省教育界的一些老领导在一起用餐,其中有位卸任了的老处长对我说:“我有个体会不知该讲不该讲,我以为‘学者就是没事找事的人,是专门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人’,例如,学者定义‘馒头’,会说它是‘一些白色的粉末,加上水和酵母,在高压蒸汽的作用下形成的一个膨化物’,我认为这个定义很严格,但是毫无意义。”听了他的话,我一点都没有反感。
13

“年年不收年年种”

2009/03/19    23:34    5940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日前,一位青年教师给我发了条短信,要求我给她在科研项目申请书上写个推荐,并签上名。她的短信结尾是这样一句话:报课题,正是“年年不收年年种”啊!我看了这句话,心中是不好受的。
    我在被称为青年教师(其实已经是人逢中年了)时,处境要比现在的青年教师好得多,那时的我,只要申请项目,几乎都能中标,不管是国家级的,还是省市级的。倒是进入了国内外的学术圈,多少有了点名声以后,申请课题变得越来越难了,开始还有点自责,反思自己是否尚有不足之处;多次以后,慢慢明白了个中的道理,
3

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2009/03/16    23:19    4053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我十分自知,到了我这个年龄,变得很自信,很固执,已经很少能听进别人的话了,觉得值得我听的报告也越来越少了。今天,听了王佐书先生的报告,是个例外,很有感触。
    王先生是作为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的身份作会议最后的发言的,他的报告只有半个多小时,却给了我启发,给了我思考,给了我享受,给了我长进。
2

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2009/03/04    09:41    3865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现在,在说到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穆郎玛峰的人,都会说是希拉里,这已经是常识了。其实迄今为止,谁也不知道究竟是希拉里,还是他的向导诺尔盖第一个登上珠穆郎玛峰;而且以后也难考证究竟是谁第一个登上珠峰了,因为希拉里已经过世,诺尔盖没有话语权,况且谁都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
分页: 283/296 第一页 上页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