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许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了很少看中文的专业书籍和论文的习惯了,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值得看的东西太少。我曾看过市长论坛的有关录像,看到有些老外市长演讲,话不很多,却有聚焦点,知道他们在讲些什么,要解决点什么问题,还有点幽默;看到有些自己国家的市长演讲,话拉得很长,看似很全面,滴水不漏,听了老半天,没有一句错话,却不知道他们讲些什么,想要解决点什么问题。我看中文的专业书籍和论文的感觉如同这样。
| 引用(0)
我在大学工作已经有近30年了,从理科到文科,读过书,交结过同事和朋友,有过不算太单调乏味的经历,感到一切都在进步之中,却又觉得不少事情本该更好一些。
大学是很多人眼中高不可攀的学府,特别是研究型的大学,身临其境,倒不觉得怎么样。儿提时期,看到或听到某某人能写书,总感到这个人很伟大,若能与他说上几句,就是莫大的荣幸了。
| 引用(0)
在《小皇帝的眼泪》的录像片里,有一个场景是描述一个家长带着一个孩子到职业介绍所去,告诉这个孩子要好好念书,不然连工作都找不到,那个孩子看到了许多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都很困难的情景。
这是一个可以想象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会发生的情景,我相信做过家长的人都会有动机这样做,特别是那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家长更会有动机这样做,不管在现实中他们有没有这样做过。
| 引用(0)
在《小皇帝的眼泪》的录像片里,有一个场景是描述孩子们与家长们对话的,这是一个题为“心声”的对话会,意在让孩子们和家长们都能面对面地谈谈心里话。组织这场对话会的用意是良苦的,因为会议组织者知道孩子在家里是没有太多话语权的,在学校里,在一大堆的孩子和老师面前,他们的话语权会徒增。
| 引用(0)
看过《小皇帝的眼泪》录像片的人,心情都会很沉重,多少都有点为我们的孩子担忧,多少都有点为我国的教育担忧。带有浪漫主义倾向的学者们更会慷慨激昂,会以激励的态度批判社会现实,会提出各种教育改革的建议,可惜的是,他们的批评意见没有太多地被人理睬,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