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之所以写对达芬奇事件的看法,而且一连写了好几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希望通过这一事件,唤起一点社会公德,甚或提出一些简单的社会要求。
最近几个星期,因为家中的水电年久失修,出了些状况,不得不请人来维护。维修是要花时间和花钱的,这本无异议,理所当然,但是这个过程让我心力交瘁,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 引用(0)
在达芬奇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我是有预感的,预感到有人要出事了,事件内一定有猫腻,虽然我真心希望与此事有关的公职人员不是我预感到的那种人。但是,看到网上不很明显地方已经有了消息透露,还真的有人出事了,可能还不止一个人。
在网上,可以看到一则消息:《京华时报》总经理崔斌日前被免职,他负责的传媒中国网近日也已经悄然关闭。
| 引用(0)
我曾经遭遇过两次与达芬奇事件太过相像的事件了,一次是政府个别官员们所为,另一次是媒体个别人员所为。我曾极力避免了让这两件完全可以闹大的事件不再闹大,如果在当时我“头脑发热”,“拍案而起”,那么达芬奇事件在现在也许不会给人有如此“新鲜感”了。
跟媒体的交道打多了,真有些怕了,甚至有些不相信媒体了。
| 引用(0)
我对商人的评价虽然有些苛刻,却还有一些理解和同情的成分,因为“商人”这两个字的起始,就是与钱紧紧地挂在一起的,说其“唯利是图”也好,说其“为富不仁”也好,没有与“商人”两个字的本意“脱轨”,甚至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说法了。说一句通透一点的话,那叫做“表里如一”,并无虚假。
| 引用(0)
对商人,我有十分矛盾的看法,一方面,我以为世界上成功的商人都是很聪明的人,一般而言,比学者聪明得多,与他们打交道可以学得很多智慧;另一方面,我以为商人很少讲信誉,绝对不可信,哪怕信誓旦旦的话,都可能演变为“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看得多了,遇到的多了,也就能够理解商人们的“品性”了。商人的本性就是要赚钱,目的就是要赚钱,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