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也许我太主观,我下意识地感到今年的过年与以往有一些不同,那就是从初一的上午到初三的晚上,都比较往年安静了许多,也就是说,比较少听到鞭炮声了。
我照例在除夕夜,特别是农历新年到来的前后一段时间内听到十分猛烈的鞭炮声,这是人们按照旧俗在迎接新春。但是,我已经明显感到了鞭炮声比较以往也少了些。
| 引用(0)
与人聊到过年,一些年长的人都特别留恋从前:过年前,磨米粉搓圆子,打年糕做蛋饺,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过年中,穿新衣串客门,张对联放鞭炮,个个脸上喜气洋洋。过年就是有过年的气氛,过年就是有过年的味道。
与人聊到过年,一些年长的人都在感叹现在:现在的过年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气氛,没有了以前的味道。
| 引用(0)
明天会是除夕。
对于孩子来说,除夕是盼来的,除夕意味着鞭炮声,意味着压岁钱,意味着能吃好的。
对于老人来说,过多了除夕,已经缺少了感觉,除夕意味着他们要拿出压岁钱来,意味着看着好吃的也不再认为有多少好吃,意味着听到鞭炮声还有点感觉,因为这像过年。
| 引用(0)
我在最近出版的《黄绿相间的银杏叶》(文选)一书中对银杏叶有十六条诠释,其中之一为“口头禅:算了”。不少人看了这篇短文后,对这句话忍俊不禁,因为相比较其他的话,它是一句大白话,是一句谁都在用的话,是一句谁都不容易用好的话。
近日里,我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算了”这个词居然与“拿得起、放得下”中的“放下”,
| 引用(0)
也许年轻人应该做点“梦”,不然就可能太过平庸,不够有出息。但是,在千军万马之中,人是很难“混出个人样”来的,绝大部分的人最终依然平庸,不可能太有出息。这就是所谓的做人不容易,做出人头地的人更难。因此,年轻人在年轻时所做的“梦”大部分是落空的,也因此,太多人感叹自己庸碌的一生,感叹自己生不逢时。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