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偶尔在网页上看到一则传闻,说的是一位伟人,在临死之前只讲了一句话:“该讲的我都已经讲了”,而且不再评论别人,也不再在乎别人的评论。无须考察这是否是真的,只需体会这个境界,也许人之将死,方会明白。
在人群之中,也许学者是最喜欢评论别人的一个群体,也是最在乎别人评论的一个群体
| 引用(0)
空闲的时间,我偶尔翻阅了数年前我出版的一本书《黄绿相间的银杏叶——朱家雄博客文选》,里面有六篇题为“学者”的文章,都是七、八年以前写的。从现在的角度看,那些是那个时期的我有感而发的文章。七、八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经历的事情却不少,每每遇到挑战和麻烦,总会有所新的感悟,有所“适应性”的改变,思想也是有所变化的。
| 引用(0)
六月份终于过去了,原本还在想,怎么过得去,结果还是基本顺利,过去了。过日子就是这样,总归过得去的。
今天是六月最后一天,我回顾了一下,去过了七八个地方,做过十个报告,而且题目和内容都不一样:《国际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及幼儿园课程模式》、《学前教育发展新趋向》、《中国方式培养下一代》、《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0-3岁婴幼儿教育的理念与实施》、
| 引用(0)
一连四天,满满当当的两个会议,从早到晚,各种事情都要参与、要管理、要应对、要牵挂,四天以后又被邀为另一个会议做了一场报告,如若不会协调自己的生活节奏,那是要崩溃的。五天后,我有点疲劳,什么事情都不做,以发呆和打瞌睡为主,基本恢复了原状,才突然想起了教育部要我对国培项目的评审还没有起始,而且截止期马上就到,又投入了工作。
许多年的工作和生活,让我养成了“债多不愁”的习性,
| 引用(0)
与去年一样,在“0-3岁婴幼儿教育国际论坛“之后,召开了学前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今年的会议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这所50年代的建筑物,迄今依然大气,是上海市政府开会的地方,这样的场所,近800人的参与,使这次研讨会办得风风光光。
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已经是个老话题了
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问题,已经是个老话题了
| 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