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位美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的反思说起
2007-01-15        点击:5873

从一位美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的反思说起

—— 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反思(之一)

 

大约4年前,笔者曾听过著名学前教育家斯波代克的一个题为《寻找儿童发展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桥梁》的学术报告,当时并不以为然。4年后的今天,笔者重温这个报告,品味这位对学前教育做了一辈子学术研究的专家对其50年学术生涯的反思,不由从内心感悟到了这个报告的深刻含义。

斯波代克恳请人们检验的一个假设

波纳德·斯波代克(Bernard Spodek)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教授,世界著名学前教育家。斯波代克的研究兴趣主要是早期教育课程、教学和教师教育,19761987年,斯波代克曾担任全美幼教协会(NAEYC)主席;19811983,他担任美国教育研究会早期教育和儿童发展组织负责人;他现任环太平洋地区学前教育研究会(PECERA)主席。斯波代克热衷于研究亚太地区的学前教育。他曾编著和撰写过多种关于学前教育的重要著作,主要有《早期教育研究手册》、《当代早期教育研究丛书》,等等。

二十多年前,当斯波代克初次访问华东师范大学时,笔者就开始与他紧密接触,以后,斯波代克又7次访问了华东师范大学,笔者也曾受斯波代克邀请访问过伊利诺斯大学。自1999年起,每年环太平洋地区学前教育研究会在环太平洋地区各国和地区召开学术研讨会,笔者也都与他见面并作交流。在世界著名早期教育家中,斯波代克可谓是笔者最早和最多接触的学者之一了。

在题为《寻找儿童发展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桥梁》的学术报告中,斯波代克就其50年的学术生涯1952-2002年)作了反思,这个反思也许能给我们思考我国当今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问题带来一些启示。

作为早期教育专家,斯波代克回顾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教育实践,那时,教育实践并不是以儿童能学什么或能做什么为依据的,那时的口号是:能,并不意味着应该。到了六十年代,美国开展了课程改革运动,学者们参与了课程内容的编制,那时,学者们依据的理论假设是儿童的经验与课程内容之间并不存在鸿沟,结果,课程改革失败了。

作为老资格的早期教育专家,斯波代克认为,“其实,我们根本不清楚我们为儿童所提供的教育活动与儿童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却总是从儿童发展理论中去寻找课程的来源。”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课程“只考虑儿童发展是不够的。他认定,“课程应该超越儿童发展,因为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决定了什么才是儿童应该知道的和教师应该教的。教师不仅要跟随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还要选择那些应该培养的兴趣,并使儿童产生兴趣。” 他认为,“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只是一个工具,它可以被用来分析课程,也许会有助于使教学活动次序化,使儿童获得对世界的有意义的理解。但是,‘发展适宜性教育’与‘教育适宜性教育’是不同的概念。”

斯波代克回顾了他的工作经历:在1984-1985年期间,美国早期教育协会担心早教机构有小学化的趋向,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研究适合早期教育的课程,他担任了主席。但是,这个委员会的研究报告被上级搁置了,后来所公布的“发展适宜性教育”NAEYC 1987)与他所主持的委员会的研究结果没有什么相同之处。斯波代克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他编撰了一套更能反映该委员会研究结果的题为“教育适宜性教育”的著作斯波代克认为,早期教育课程反映了人的发展的知识,但是发展理论本身并不足以成为课程的基础,所以根本就不能只是去考虑课程是不是适合了儿童发展。早在1991年,斯波代克就提出,早期教育课程有3个来源,它们是:人的发展、知识的性质以及文化价值观。

斯波代克并没有否定发展理论对早期教育课程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分析了各种儿童发展理论以及对早期教育课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试图找到儿童发展理论与课程之间的桥梁。他认为,“儿童发展理论并不是一个整体,也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占据统治地位,多种相竞争的理论或者相互赞同,或者相互对抗,而且这些理论本身总是在被修正之中的。”他的研究表明,“早期教育课程并不直接来源于发展理论,它们只是受到了研究发展理论的权威人士的个人观点的影响。例如,受皮亚杰理论影响的早期教育课程有许多种,但是没有一个是完全来自于皮亚杰理论的,至多只是来源于研究皮亚杰理论的权威人士的理解和观点。而皮亚杰理论却只是被人用于证明教育活动是正确的。” 斯波代克十分尖锐地指出,其实“儿童发展理论并没有告诉教师要选择什么作为课程的内容。”

作为一名世界著名的早期教育课程专家,斯波代克认为,在编制课程时通常是以周围的文化作为课程内容的,例如,以日程的方式编制课程,其内容会是冬天来了、新年、春天到了、母亲节,等等。在编制课程时,也一定需要涉及关于一些正规学校学习的基础,如阅读、计算、社会学习、角色学习,等等。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教师教育的早期教育专家,斯波代克认为,从事早期教育的教师其实很少直接学习发展理论,而是依赖于教育专家的解释。在教师培训中,运用的材料往往是节选的、被解释过的,在这个简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曲解理论的现象。

在斯波代克结束他的报告之前,他假设“在创造、理解理论和编制以理论为基础的课程之间可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障碍”,他恳请大家检验他的假设。

很显然,斯波代克的报告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他并没有寻找到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课程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那么,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会是什么呢?

由斯波代克提出的问题所想到和感到的

记得在1993年,斯波代克第3次访问华东师范大学期间,他曾做过一个题为“对‘发展适宜性教育’(DAP)的批评”的学术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指出了人的发展、知识的性质和文化价值观是早期教育课程的3个来源,针对“发展适宜性教育”只从儿童发展的视角思考学前教育的实践问题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受斯波代克学术思想的影响,笔者广泛地涉猎了各种学术文献,思考了当时在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曾经出现过的“发展适宜性教育热”,曾于1995年在《幼儿教育》杂志上发表了“社会文化是决定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一文,指出了幼儿园课程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儿童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各种不同的课程能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不同的儿童,幼儿园课程只是顾及儿童发展是远远不够的等观点。

当今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这是人们对“科学主义”为基础的、普适性的早期教育课程进行反思的结果。学前教育界的这种发展趋势,验证了斯波代克等学者当年的学术思考是有道理的。

笔者自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和教学以来,一直偏爱对儿童发展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偏爱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至今没有改变。从学术研究出发,笔者曾花费过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做过一些研究,包括如何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如何开展方案教学、如何借用瑞吉欧教育理念和实践,等等。在高等学府中,笔者也不由自主地、以不成比例的时间和方式对学生们讲述建构主义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等问题。

笔者自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和教学以来,也一直与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建构主义专家保持着紧密的学术联系,不断地从他们的研究中汲取营养,并多次与他们进行合作研究。

然而,学术研究并不必然导致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方向,学术偏好也远非先进理念。在一定的情景和条件下,笔者曾与幼儿教育实践工作者共同进行过一些课程革新的尝试,并取得了让双方都很有感觉的研究结果。但是,这并不是说,这样的研究成果是可以被到处推广和借鉴的。

在与当今国际上几位著名的建构主义学前教育家的接触和交流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学者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执着和专一。他们都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都是真正的儿童研究者,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只有一个视角,那就是建构主义的经典是如何阐述这些问题的;他们在判断问题的真伪时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是否与建构主义理论相一致。他们的学术精神以及他们的为人,足以让笔者敬重,事实上,大家彼此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可以说,在研究儿童时,他们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甚至没有想到的东西,但是,他们却没有看到即便连常人也能看明白的东西,这也许就是这些学者们的可敬和可爱之处。应该看到,他们的研究只是人们在研究儿童发展领域中的一种视角,而且儿童发展理论与幼儿园课程之间还存在着难以逾越的沟壑。

200611月,笔者应邀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国际建构主义教师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一个题为“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国学前教育中的影响”的学术报告。来自世界各国的一些老一代建构主义专家对于发生在中国幼儿园课堂中的建构主义教育活动投之以赞赏的目光;一些中、青年一代的建构主义专家则提出不少质疑,他们的所有问题都聚焦于一个点,那就是“中国文化和政治能否与建构主义相容?相容度如何?”

超越儿童发展

笔者在不少场合都表达过这样的想法,那就是“课程是教育中最繁难、最容易被误解是事情”,这就是斯波代克所谓的“我越研究,越发现早期教育理论来源的复杂性”。

一种幼儿园课程,如若真的只是以某种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甚或以某种理论作为其唯一的理论基础,那么,这种幼儿园课程只能成为某种“课程模式”,也许它可以被用以说明这种理论是如何被演绎成为教育的,但是决不可能被认为它就是可以在实践中被广泛和有效运用的课程。

而今,在编制和发展幼儿园课程过程中,有一个被人误解了的事情,那就是课程一旦被冠以一种理论,特别是被冠以与儿童发展有关的理论,那就会成为一个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课程了;相反,如若哪个课程没有经由这类理论包装,那么这类课程就难以被认同。其实,这真是极大的误会。如若课程真有如此简单,那么幼儿园课程改革就不会有如此繁多和繁难的事情产生。事实上,在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和顾及的问题要远远超过儿童发展理论所涉及的问题,毋庸说,更要远远超过某一种儿童发展理论所涉及的问题。

4年多以前,斯波代克提请人们检验他的假设。今天,随着人们对社会文化在早期教育课程中的作用以及什么是有意义的教育、教学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对斯波代克的假设可望有一个比当年更为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Spodek, B. (1973).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podek, B. (Ed.) (1982).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Spodek, B. (Ed.) (1993).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New York: Macmillan.

Spodek, B., and Saracho, O.N. (2005).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research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Vol. VII.  Greenwich, Connecticu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Spodek, B., & Saracho, O.N. (2006).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2ed.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幼儿教育》(教师版)2007年第1

 

责任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