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国人与美国人(二) 出处:朱家雄的BLOG 时间:Tue, 01 Apr 2008 00:09:00 +0000 作者:朱家雄 地址:https://www.zhujx.com/blog/read.php?73 内容: 在跟美国人打交道的时候,如果说有什么难度的话,其中的问题之一就是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差异。 有一次,听“国际市长论坛”,中国的一些市长们一上台就面面俱到,侃侃而谈,让人感到完美无缺,无瑕可击;来自美国的一些市长们在上台话语并不多,却有点幽默,好像还没有讲完,却已经嘎然而止了。 中国人也许会认为,美国的市长们思考问题没有全局,不完整,甚至挂一漏万;美国人也许会不明白中国的市长们到底在讲些什么,他们会直截了当地提出“What’s the point? ” (“要点在哪里?”) 我原本是学“理科”的人,养成了一种接近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看问题直奔主题,以抓住问题和解决问题为行事的目标。后来,我学“文科”了,曾经历过一个很不能适应的过程,老觉得抓不到要点。后来当老师了,倒霉的自然是我的学生,那些个学生从高中起就已经被分为是“文科生”了,他们在考试时写的东西在我看来似乎就是“没有要点”的东西,一大罗的文字,不知所云。我的标准十分“清晰”,为每个考题列下几个要点,批改考卷时,我会在学生写的“罗罗嗦嗦”的文字群中去寻找要点,找到几点给几分。我对学生们下了最后通牒:“别给我转圈子,更不要跟我‘捣糨糊’,要来真的。” 搞文科搞久了,我渐渐地被同化了,我变得越来越“捣糨糊”了,越来越“综合化”地思考问题了,有时,心中还暗暗自乐,越讲得“悬”,就可能越被人感到“有学问”。我感到我越来越没有“要点”了。 在这里,我绝对没有“理科”思维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文科”思维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意思,如果有人这样认为,那纯属是他自己的理解,与我无关。事实上,搞文科也绝对存在“What’s the point? ”的问题。 前些日子,我看到了一篇题为“东方人看全景,西方人看聚焦”的文章,把我心中一直存在的疑问有点化解了。一个中国人,从小就是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在客观上,他看到的东西与一个美国人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他的思考和解读方式却与美国人完全不同,文化的烙印牢牢地印刻在其心灵的深处。 文化的问题没有孰对孰错,孰好孰坏的区分。所以,我们不必去追究我们的市长们说话不得要领的问题,说不定其中不乏有人的“内涵”还真的很深;我们也不必去追捧美国的那些个市长们,说不定其中不乏有人还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附文章:东方人看全景,西方人看聚焦 今年一月,一项由麻省理工学院特雷海顿和约翰加百利领衔的大脑研究表示,文化不仅影响语言和习俗,并且影响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最基本方式。 一个又一个的实验都表明存在这些差异。例如,研究者让人们在五支钢笔中选择,其中四支为红色,一支为绿色。东方人更有可能选择一支红色钢笔,而西方人经常挑选绿色的那支。 在一个让八岁儿童做智力游戏的实验中,美国儿童在做自己挑选的智力游戏时表现最好,而亚洲儿童做那些被告知是他们的母亲为他们挑选的智力游戏时表现最好。这说明,美国儿童在一种独立思考的文化氛围中成长,所以他们在发挥自己的自主选择时感觉最好,但亚洲儿童认为他们的母亲为他们做的选择肯定是最好的。 当被问及刚刚看过的水下世界的细节时,西方人记住更多的是最的大的鱼,而东方人记住更多的是现场的环境。“实际上,我们的数据表明,同样一幅画,东西方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方面。”参与研究的脑部康复中心的丹尼斯帕克医生说,“如果让人们观看一头丛林中的大象,西方人看到的是大象,东方人则会更多地联想到有一头大象在里面的丛林场景。” 研究者认为东西方人看到的虽然是同样的东西,但对所看东西的过滤过程却不同。“文化并没改变你看这个世界的方式,而是改变了你的思考和解读的方式。” 帕克说,“随着世界的全球化,理解文化差异在思维方面的表现真的非常重要,否则,将有很多沟通障碍出现。” Generated by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