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制作小玩具的感悟 出处:朱家雄的BLOG 时间:Sat, 19 Sep 2009 10:47:49 +0000 作者:朱家雄 地址:https://www.zhujx.com/blog/read.php?367 内容: 去年5月,我曾去过东京的玩具博物馆,今年再去那里,一方面是为了带着同事们参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重温。 一般而言,做一件事,第二次的感觉会远逊于第一次。再次参观玩具博物馆,因为那些陈列的玩具都已经看见过,所以就少有新奇感。去年去博物馆,也观摩过玩具体验室,但是没有亲身体验过动手制作玩具的过程,这次,日方专门安排了这一环节,倒也甚有趣味。 走进玩具体验室,看到了日本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正在制作一些玩具,心里痒痒的,也想尝试一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www.zhujx.com/blog/attachment.php?fid=736 后来,我们这些“专家们”在一位“义工”的指导下,也尝试亦步亦趋地制作一个难度中等的玩具。我们每人使用的材料都一样:一个卷筒纸的内芯、两张彩纸、一根小木棒、一张小纸片以及剪刀和浆糊等。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www.zhujx.com/blog/attachment.php?fid=737 我们被要求制作的是一个有多种用途的“小把戏”,即一个彩色的圆筒里有根木棒,推动这根木棒,即可展现一个彩屏,并有一个简单的主体画。 我们的临时教师很认真,一板一眼的,要求每个人都按照她的指令行事。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我的体会是:如果哪一步骤不按照指令做的话,这个玩具就无法制成。我虽不细心,也不很用心,但是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即使这样,我制作的玩具并不属于上等。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www.zhujx.com/blog/attachment.php?fid=738 在幼儿教育领域内,日本的手工制作是很有特色的。一个很强烈的想法涌入了我的心头:日本制造的产品如此精美,一定与这样的教育有关。在跟随临时教师制作的过程中,我开始思想以下这些问题: 1. 制作这个“小把戏”的活动过程,应该以教师指导为主,还是以儿童自发为主? 2. 在此活动中,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应该体现在哪里? 3. 什么是课程?什么是儿童自己的活动?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我的答案很坚定: 完成这个“小把戏”的制作过程,遵循教师指导最为有效,这就是课程;在熟悉了这个过程以后,儿童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变与创造,玩不同的“小把戏”(我们每个人选择了不同颜色的彩纸,画了不同的主题画,用这个玩具表示不同的意义),这是儿童自己的活动。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前者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后者是有差异的、满足自我的、常是零星的。 Generated by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