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松江的秀野桥 出处:朱家雄的BLOG 时间:Thu, 28 May 2009 21:04:21 +0000 作者:朱家雄 地址:https://www.zhujx.com/blog/read.php?308 内容: 与中学时代的同学同游松江,除了一路欣赏新农村的美景外,不外乎会有点怀旧。松江能让我怀旧的是中学时代发生的事情,那 时,每年一次去农村劳动就在松江。 尽管数十年过去了,让人记忆犹新的事历历在目。那个年代,到农村去劳动,还没有到用“学农”这个词的年代,记得那时说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那时虽然还没有像文革及上山下乡期间那么“左”,但是每个学生都将此看得很重要,看成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其实,那时的学生心灵还是很纯真的,真的觉得到农村去很有意义,当然也有点“私心”,那就是“换个环境过几天日子”。 每次下乡,我都被分配在伙房为大家烧饭,说真的,好几年中,我在大田里干活总共没有几天。烧饭并非轻松的事情,比别人起得早,睡得晚,有时还得忍点气,当然也有好处,最大好处就是能到松江城里去买菜,能比别人更长见识。 每隔二、三天,我就随着一个老农,去城里买菜。他摇着个木船,在河道里慢悠悠地航行,就十几里的路,要走上个一、二个小时。松江的水道是宽阔的,那时的河水几乎没有污染,两岸都是农田和农屋,没有一点现代化的痕迹,与在城市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那时的我,对文学没有一点爱好,也不会萌发遐想,全然没有诗意,要不一定会留下佳作。 现在看来,买菜过程中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就是对秀野桥产生的特别留恋。那时,秀野桥是松江城西的一所桥,秀野桥再往西行就是农村了。木船每每就停泊在秀野桥下,买菜的老农将绳索拴在河边的木桩上,就上岸买菜去了。我的任务就是站在岸边看守木船。 看守木船的任务不一定要坐在船上才能完成,多次的经验让我最终选择了上岸,在岸边上瞅着我们的船,当然,站在秀野桥上“站岗”,于公于私都是最为理想的位置。 记得那时的秀野桥还是比较破旧的,但是很有名,不仅松江人知道它,许多非松江人也知道它。据正德《松江府志》记载,秀野桥初为木桥(元时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僧淳厚改为石建,为松江府外西大街(现中山西路)的重要通衢桥梁。清同治二年,顾鸿序等重修,石栏毁而为木栏,1952年,秀野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全长29.20米,桥宽10米,单孔17.40米,上部构造丁字梁,下部构造重型桥台,水泥桥面。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www.zhujx.com/blog/attachment.php?fid=601 秀野桥有名气,不是因为它自身,而是因为“四鳃鲈鱼”。“四鳃鲈鱼”有江南第一名鱼之称,史称“四鳃鲈”。松江河道纵横、塘泾交错,在《松江府志》中记载,松江鲈鱼原先生长在松江县城西的长桥一带,由于河道年久失修,逐渐淤塞,鲈鱼便迁往西首秀野桥下。黄浦江来潮时,多条支流汇冲,此处流急漩多,潮涌互补,就使肥物麋集、鱼虾相会,成了松江“四鳃鲈鱼”的“美食府”。到上世纪60年代前,松江鲈鱼仍有较高产量,《上海鱼类志》中记录60年代上海松江一个渔汛即可捕获5000公斤以上。以后,河道大幅缩减,松江鲈鱼洄游路线受阻,大致到了上世纪70年代,人们就再也无法在松江寻得松江鲈鱼的踪影了。 关于“四鳃鲈鱼”,有许多故事,常是文人墨客字里行间的话题。《后汉书》载,曹操摆酒大宴宾客,异人左慈让奴婢端上一道鱼,说“天下鲈鱼都只有两腮,唯独松江鲈鱼有四鳃。”众人围来一看,果然是奇异无比的四鳃鲈鱼,当场烹煮,一时间鲜香倾倒四座。南宋诗人范成更有“西风吹上四鳃鲈,雷松酥腻千丝缕”的词句。 这次,友人雇佣了游船,让我们在松江的水道中航行,这种感觉与当年跟随老农去买菜全然不同,两岸已经没有了昔日农村的样式,成为了旅游胜地。说起秀野桥,虽然没有见到,却会勾起诸多联想,其中之一,就是没有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吃到本该能吃到的“四鳃鲈鱼”,痛失了机会。再想一想那个年代,作为一个中学生,也是没有可能到饭馆里去吃一顿鲈鱼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www.zhujx.com/blog/attachment.php?fid=602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www.zhujx.com/blog/attachment.php?fid=603       Generated by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