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土楼与土菜 出处:朱家雄的BLOG 时间:Tue, 12 May 2009 23:55:44 +0000 作者:朱家雄 地址:https://www.zhujx.com/blog/read.php?299 内容: 在南靖的土楼里游览到下午一点多,引领我的友人带我在一家当地的餐馆用餐,吃一点当地的土菜。 而今,在城市里住习惯了,我发现在用餐时出现了两个问题:其一是,物质丰富了,不知道该选择吃什么了;其二是,儿时觉得好吃的东西都不再吸引人了,觉得什么都不好吃了。 导致后一个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可能是易获得的东西不会是好的,因为“物以稀为贵”;可能是味蕾退化了,因为“少吃多滋味”;还可能是吃的东西变味了,变得不好吃了。 这些年来,野生的动植物珍稀了,于是身价百倍。在餐馆里,只要与野生两个字联系在一起,就会让人“出点血”。记得一次,赶时髦去克林顿曾用过餐的地方吃顿饭,因为有最低消费,不得不点了条野生的黄鱼,不到一斤重的黄鱼居然要价四百元,而且并不觉得有何好吃,大有上当的感觉,回想起儿时,这样的东西也许只值几毛钱。 在土楼附近的饭店用餐,用料不必担心是“速成”的,更不会是转基因的了,因为要生产这样的食物,成本反而更高。用时髦一点的话说,在这里用餐,吃的都是“原生态”的,鸡不仅是“落地”的,成长过程中有时还能吃到点虫子;鸭是游水的,曾“主动”抓过点小鱼虾;菜蔬施的是有机肥料,因为化肥太贵…… 吃惯了“速成”的食品,再品尝“原生态”的,就会感到有明显的差异。在土楼附近的饭店用餐,鸡鸭鱼肉菜蔬都变得好吃了,所有的菜肴都是原汁原味的,而不是像城里那样的主要依靠调料。 啃着土楼附近饭店的鸡腿,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在美国啃鸡腿的情景。那时,在国内吃鸡腿是“奢侈行为”,不易吃到,在美国能天天吃到,感到很“爽”,但是几天过去了,只觉得吃美国鸡腿味同嚼蜡,绝对没有在中国吃鸡腿的感觉。现在,在中国吃鸡腿的感觉与当年在美国一样。 吃着土楼附近饭店的小鱼,我差点被“其貌不扬”而错过。要在大城市,这些小杂鱼绝对属于“鸡肋”一类,“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我被告知,桌上的小鱼都是山溪里自然长大的,是在“至清至纯”的水里捞出来的,我一尝,果然与“鸡肋”有“天差地别”。 …… 去土楼,不要错过尝一尝土楼的土菜。 Generated by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