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再谈学者 出处:朱家雄的BLOG 时间:Wed, 25 Mar 2009 23:56:08 +0000 作者:朱家雄 地址:https://www.zhujx.com/blog/read.php?274 内容: 从古到今,学者们都在运用他们的智慧创造财富,构建文化。 近日里,中国文联的冯骥才先生提出,我们的祖先用了至少一千年的时间,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了数百个个性化的城市,而今,经由30年的建设,这些城市大都走向现代化了,但是城市失却了个性,走到那里都差不多,辨不清城市的独特性了。冯先生认为,这是政府官员不听取学者们意见和建议而导致的结果。 冯先生的这种感觉我也是有的,且不说在一些新兴城市,即使在一些古城,也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在西方国家的一些新兴城市才会有,而不是在波士顿、伦敦、米兰、墨尔本、京都等这样一些有个性的城市里会有的。 在中国,政府官员的权力也许是全世界最大的,是可以说了就算的。这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完全取决于当权者是否懂行,决策是否正确,是否肯听取和采纳不同的意见。 学者们各有所见,各抒己见,这属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官员们有时需要找到“理论依据”,总能找到一部分与官员们的想法一致,并支持官员们想法的学者的。但是,官员们若要能真正“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就要多方论证,不是专找那些“论证官员决策正确性”的学者,而也要找一些“持不同意见者”,听取他们的意见,哪怕是逆耳的意见,这样才能做到“兼听则明”。 作为学者,应该有学者的“骨气”,能直言其说,而不附从,即使有再大的利诱,也不成为某些官员的实用工具。 如若官员和学者都能这样,那么,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南京的城墙等都不至于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Generated by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