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教育如同种植物(二) 出处:朱家雄的BLOG 时间:Sun, 08 Nov 2020 13:08:18 +0000 作者:朱家雄 地址:https://www.zhujx.com/blog/read.php?2286 内容: 教育如同种植物。 种植物,从种子发芽,到长茎长叶,到开花结果,在此过程中,人们要为种植的植物创造植物成长的各种条件。 人们可以发现,在植物成长的早期,顺应其自然成长是特别重要的,过多干预,如施以太多的肥料、不适当的修枝打叶,甚至“揠苗助长”都会有害于植物成长,甚至摧残了幼小的生命。 同样道理,在幼儿阶段,顺应幼儿自然成长是特别重要的,过多干预,不适当的教育,都会有害于幼儿成长,甚至摧残幼儿的健康。 其实,这样的教育思想,我国的先哲们早就已经提出了。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对于过度的教育曾发出过“童山濯濯”的感叹,提出了“心勿忘,勿助长”的“揠苗助长”论述。 儒家心学的倡导人王阳明则认为儿童性如“稚嫩之幼苗”,情好嬉戏惮拘,即儿童的天性好动好玩,不喜欢太多管束,因此对他们的教育要运用活泼自然的方法,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接纳礼仪道德教育。 明代的另一位哲人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中,对童心有一段真切的阐述,表明了童心乃人性之本,理当珍惜: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成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西方的哲人在这方面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先哲有异曲同工之妙,洛克、卢梭等人对于儿童及其教育都有类同的论述。 例如,卢梭在其《爱弥儿》一书中提出,儿童之所以可爱可取,是因为他们代表了人最初的原始阶段,即自然人的状态,因此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帮助儿童保持天性,而不要去实施违背天性的教育。 能顺应幼儿自然发展和成长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幼儿游戏。 幼儿游戏如同让一株植物按照它自己的需要,从大自然中主动汲取阳光、空气、水和养分。 Generated by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