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1年,在美国的麻省大学,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一个新的学术名字——儿童天真理论。我将这种说法带了回来,并为博士生开设了名为“儿童天真理论”的课程,两年以后,我自己觉得才疏学浅,难以为继,就关闭了这门课程。
    这是一门极为深奥的课程,我在美国的专业网络上搜寻有关的研究,在美国的专业图书馆收集有关的研究,收获甚少。这门课程试图讨论的是,儿童在生物、物理或心理等领域内所获得的知识是具有理论的基本性质的,是非正式的直觉“理论”。在婴儿期,儿童的这些理论非常简单,以后理论逐渐变得复杂。婴幼儿可能只有一些理论,而年长儿童则可能拥有各种不同领域的理论。理论是解释性的,能够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使是儿童自己创造的理论也都是这样。儿童的直觉理论不如科学理论那样精确和连贯,但它们具有相似之处,其中之一是二者都不断经受检验和修正。在这种观点看来,人的认知发展就是理论的变化发展,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各领域内一系列朴素理论的形成过程。
    这样艰涩和拗口的文字,没有几个人能够读懂,即使一些个能够读懂的人,也不一定能正确地理解,如若将自己一知半解的东西传给学生,他们又会打去一个折扣,导致谬种不断传播。
    我虽然不再图进取,放弃了这门学问,因为它不是我的实力所能研究的,但是我却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取了诸多的益处。我至少懂得了如下几个道理:
    1. 儿童也能依据他们微不足道的经验创造理论;
    2. 儿童的理论看似可笑,却有一定的哲理;
    3. 古人创造的理论,与儿童天真理论很有相似之处;
    4. 没有永远正确的理论,即使再高明的理论家,他们创造的理论在若干年以后也与天真理论会有同样的“下场”;
    5. 每个人一生都在创造理论,这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道理。绝大部分人创造的理论从来就没有被人们认为是理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话语权。
    ……
    以上这些我自悟的道理,权作我的博客“天真理论”的开场白。
| 引用(0)
2009/01/09 21:15
敬佩朱老师坦率真诚的治学风格...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