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制作小玩具的感悟

| |
2009/09/19    10:47    6074    朱家雄 幼童园地 不指定
    
    去年5月,我曾去过东京的玩具博物馆,今年再去那里,一方面是为了带着同事们参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重温。
    一般而言,做一件事,第二次的感觉会远逊于第一次。再次参观玩具博物馆,因为那些陈列的玩具都已经看见过,所以就少有新奇感。去年去博物馆,也观摩过玩具体验室,但是没有亲身体验过动手制作玩具的过程,这次,日方专门安排了这一环节,倒也甚有趣味。
    走进玩具体验室,看到了日本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正在制作一些玩具,心里痒痒的,也想尝试一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后来,我们这些“专家们”在一位“义工”的指导下,也尝试亦步亦趋地制作一个难度中等的玩具。我们每人使用的材料都一样:一个卷筒纸的内芯、两张彩纸、一根小木棒、一张小纸片以及剪刀和浆糊等。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我们被要求制作的是一个有多种用途的“小把戏”,即一个彩色的圆筒里有根木棒,推动这根木棒,即可展现一个彩屏,并有一个简单的主体画。
    我们的临时教师很认真,一板一眼的,要求每个人都按照她的指令行事。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我的体会是:如果哪一步骤不按照指令做的话,这个玩具就无法制成。我虽不细心,也不很用心,但是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即使这样,我制作的玩具并不属于上等。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在幼儿教育领域内,日本的手工制作是很有特色的。一个很强烈的想法涌入了我的心头:日本制造的产品如此精美,一定与这样的教育有关。在跟随临时教师制作的过程中,我开始思想以下这些问题:
    1. 制作这个“小把戏”的活动过程,应该以教师指导为主,还是以儿童自发为主?
    2. 在此活动中,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应该体现在哪里?
    3. 什么是课程?什么是儿童自己的活动?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我的答案很坚定:
    完成这个“小把戏”的制作过程,遵循教师指导最为有效,这就是课程;在熟悉了这个过程以后,儿童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变与创造,玩不同的“小把戏”(我们每个人选择了不同颜色的彩纸,画了不同的主题画,用这个玩具表示不同的意义),这是儿童自己的活动。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前者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后者是有差异的、满足自我的、常是零星的。
| 引用(0)
coco11181 Email
2009/11/25 14:55
现在的教育很多时候都是领导关注哪方面了,就去抓哪一方面,即便是老师,也有些晕头转向,弄不好就扣上一个观念陈旧,思想落伍!
    这样的教师示范,学生学习的形式,哪个领导看到了,就会说出一大通的不足之处……
    真无奈!  虽然自己深知,这样的教师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孩子只有在有经验能力基础上才能创造性地发挥,但……
天南星
2009/10/14 15:02
总结的太好了。我们一说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就没有指导的放任孩子去做,这不是好的教育者,好的教育者要懂得启发和引导孩子。
妈咪老师
2009/09/29 19:15
朱教授的思考也正是我的思考!我们现在强调的自主、创新,也并不是摒弃原来的所有教学方法,这样也许到头来只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是保留原来好的教学方法,再用新的理念科学地引导幼儿自主、创新,才是理智的做法!完全否定过去的教学是盲目的行为!
多多
2009/09/28 09:56
这一活动过程很象美工课的集体教学步骤,教师先引导幼儿掌握基本步骤,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进行创造,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要求。
小尘
2009/09/19 15:36
很有道理呢。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