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该怎么说话(八)

| |
2009/07/13    23:47    3703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这几天,各种媒体将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仙逝的消息渲染得纷纷扬扬,多家门户网站的标题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京病逝”。我记得在两年前季先生就提出了希望摘掉别人套在他头上的“三顶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老先生的请求是中肯的,只是别人没有尊重他的意愿,在他离去时又将这些桂冠套在他的头上了。
    其实,各家媒体这样的做法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媒体的做法通常是以是否“抢眼”为标准的,对于这一点,我一直到近些年来才真正明白。
    以前,我有点天真,我常以为媒体的优劣就在于它们说的话是否客观,是否真实,是否道德。经历多了,我才慢慢明白媒体在乎的是“抢新闻”,在乎的是“吸引人的眼球”,特别是新闻标题,特别是头版头条的新闻标题。
    我赞赏的北京大学为此事而发布的讣告,只有短短三行字:“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季羡林先生的辞世表示深切的哀思和悼念。北京大学已成立治丧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在这三行字里,几乎没有多余的词语和句子,行文清晰、准确、朴实、明了,不会引起歧义,让生者沉痛而平静,让逝者心安且超脱。
    我曾在大学里做过行政工作,曾为数位国内著名的教授操办过丧事,我欣赏大学里的处事方式,对任何逝者都不讲过头的话。其实,这样说话的方式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后来者的尊重。
    我有时会想,为什么人们总喜爱讲过头话,不管是对生者还是对逝者。自然,各种讲过头话的人是有不同动机的,这些动机有善恶之分。但是,不管动机如何,还是不要为好,这样大家就会更平静一些,免得受累。

| 引用(0)
成良
2009/07/15 23:56
朱老师:久闻了,正好看到你又上了一篇博文,还是这篇更很有同感,我也是季老师的粉丝(用个时髦的词)。可是我们是市场经济,很多人被市场迷失了,更显能保持宁静心态的可贵。最近在考虑读学前教育研究生,希望哪天能有此福分向您学习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