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又去了深圳

| |
2025/03/08    20:14    115    朱家雄 思想圆桌 不指定
    
    近些年来,多次去了深圳,到幼儿园参与科研活动。这次去深圳,纯粹只是为了做个关于AI的报告,因为不少地方都要我去做AI的报告,要让自己心中有底,我到深圳老朋友那里先去尝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主要关注的是幼儿园教师是否能听懂以及我讲述的内容教师是否觉得有用。
    我在那里做了个题为“AI时代幼儿教育能做些什么”的报告,昨天,那里的宋园长给我传来了一个他们的宣传稿,我将它摘录一下,陈述如下,当然这主要是那里的园长和教师对我报告的理解:
    01. AI解码:颠覆、降维和迭代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这个时代 “最具有支配性的事物”不断被颠覆、被降维打击和被迭代。面对科技、文明的每一次飞跃,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简单地留恋过去,而是积极地拥抱未来。当技术接管了知识的“复制”,教育者得以有机遇挣脱效率的枷锁,减少重复性工作的压力,将精力投向更深层次的教学创新与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中。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的变革创造了新的机遇,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02. AI赋能:个性、科学和高效
    过去的机器人是机器,人工智能的机器是“人”。答案可以被计算,但好奇心必须亲自生长。人与机器之间不应相互替代,而是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因此想要实现AI对学前教育的赋能,我们需要考虑两个问题:AI能做什么?我们要求它为我们做什么?
    我们面对的幼儿只有小于10%是显性的、固定的、可量化的,而大于90%是不确定的、随时变化的、不可量化的、非理性思维的。对AI工具的选择与训练可以实现“信息采集”的客观化,而基于大数据AI的算法、算力的“数据处理”可以自动得到科学的输出结论。AI能够更贴近科学主义理性中对客观、真实幼儿的认识,从而让精准、个性化的教育成为可能,达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03. AI解惑:幼儿、教师和未来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情,如何培养未来的人?
    在AI的生成与输出中,对生成质量的影响,人的主导作用更大,因为提示工程的质量和迭代优化的精准度是决定最终输出质量的关键。如何培养未来的人,就是要培养AI不能取代的人,把人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其一是复杂思维,即无限的想象力。所有的机器都是按照过去的程序和经验决定它怎么去做,所以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思维能力。其二是与人与人沟通的优势。话语交流除了带来信息的交互,还有情感的沟通,这是机器所做不到的,因此要培养幼儿会说话、会表达、会沟通、会宣传等这些能力。这些优势来源于人语言、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而幼儿期恰好是这些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在未来依然要坚持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的思维方式,抓住幼儿学习的敏感期,辅之以教师关键期的教学,事半功倍地让幼儿打好学习的基础,这是面向未来的人生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