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约十年前,我在南方的一所大学里做过一个关于如何去做观察、纪录报告,其核心就是“儿童是一本读不懂的书,即使读不懂,还是要去读”。在这个报告里,我提出:(1)对原始思维的研究,(2)对自己儿时记忆的追溯,(3)儿童发展理论的解读,(4)对儿童多种“语言”的解读等,可以帮助我们多少贴近一点幼儿。
    近十年过去了,我启动书写这本题为《趣说幼童》的书,我的基本思路没有变化,初步决定将书分成以下几章,它们是:(1)儿时的记忆,(2)童言无忌,(3)幼童的游戏与玩具,(4)哲学思辨,(5)理论(包括各流派的儿童发展理论)的解读,(6)原始思维,(7)文学、艺术作品与幼童等。
    为了通俗,让读者都能一看就懂,这本书阐述的内容都很具体,很少有学术性的话语;为了有趣,让读者愿意去看,这本书选择的材料必须生动、形象、好玩;为了有用,让读者学以致用,这本书的背后全部都是道理,而且是不浅的学问。
    虽然书只写到一半,我体会到要做到“雅俗共赏”是很难的,比我去写一本纯学术著作要更难一些。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