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这几天,参加了“2018第六届西部幼教论坛”。吸引我前往参加这次论坛的原因是:(1)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重要地区,学前教育在这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2)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多元文化视域下的学前教育融合与发展”,这个话题是我所感兴趣的。
    会议请来了8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分为11个分会场做演讲,学术氛围浓浓;话题不落俗套,给人以崭新思维。在西部地区,有这样的学术盛会,其意义更大。
    我被邀请在主会场做一个开场主题报告“幼儿园课程的文化适宜性”,从宏观层面讲述学前教育的价值问题。这是考量学前教育质量的根本问题,舍此,学前教育无从谈起。
    我在会场遇见了原成都市教育局幼儿教育处吴处长,许多年不见面了,她也听了我的报告,她情不自禁地对我说,这是她近年来听过的最好的报告。我相信她讲的话,是她想说的真话,虽然我并不觉得我的报告有什么了不起。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报告摘要:幼儿园课程的文化适宜性
    根据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能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而各种不同教育方案能很好地适合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儿童。幼儿教育的价值趋向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文化,“各级生态系统……都与大系统是同源的,是受其制约的。”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的教育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陈鹤琴先生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现代中国人”。
    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园即使表面上有所变化,但是在本质上反映的却是中国文化、社会能够接受的东西。任何外来的教育理念或教育实践,在中国文化的“大熔炉”里,都不可能保持其原有的“本色”,要么被改变,要么被异化,所有的一切,都是默默地遵循着中国幼儿园教育的文化逻辑。
    报告还阐述了二十多年前著名学前教育家斯波代克的反思:教育要超越儿童发展,最重要的是教育价值观,即要让儿童成为怎样的人。文化价值观决定了什么才是儿童应该知道的和教师应该教的。
| 引用(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